加入收藏
 免费注册
 用户登陆
首页 展示 供求 职场 技术 智造 职业 活动 视点 品牌 镨社区
今天是:2024年5月1日 星期三   您现在位于: 首页 →  技术 → 半导体器件(应用信息)
微控制器(MCU)的主流架构
2007/2/10 11:49:15    

虽然不论是PC、手机,还是数字电视,人们关注的往往是其核心处理器,例如Intel、AMD的中央处理器(CPU),TI的MPU微处理器OMAP等。但是,若以出货量看,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才是市场上无所不在的控制核心,单单是8051架构的8位MCU,全球一年的出货量就可达33亿颗。

微控制器是一种用途相当广泛的嵌入式控制芯片,俗称单片机。MCU可以说是最早的系统芯片(SoC),它将CPU、RAM、ROM、定时计数器、多种I/O接口和外围电路整合在单一芯片上。除了在PC中以CPU为核心外,一般非PC的嵌入式系统往往依赖MCU对显示器、键盘、传感器等外围设备进行控制。

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预估,MCU市场2007年将达151亿美元。由于市场大,应用广泛,任何厂商只要能推出具市场基础的产品,就有机会赢得一席之地。目前,MCU主要业者有Freescale、Microchip、Intel、NEC、NS、Renesas、ST、Atmel、NXP、Infineon、Cypress、EPSON、MAXIM/Dallas、Zilog、Silicon Labs,以及台湾的凌阳科技(Sunplus)、义隆电子(ELAN)、盛群半导体(HOLTEK)、华邦电子(Winbond)等。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MCU主要有8位、16位、32位,以及强化扩充型产品DSC等。其中,8位MCU仍会强势持续,且同时持续用设计弹性与价格来争取应用设计者从4位换用8位;32位MCU已经形成了以ARM为主的MCU/MPU阵容,并有不少芯片业者实行ARM架构,在开发工具、范例程序、协力业者等各项支持、资源方面都达稳定。16位MCU由于缺乏如8051、ARM一样的明显主流架构,另一方面在价格、效能上都难以凸显其价值,对设计者而言,价格取向的控制应用会偏好实行8位MCU,而效能取向的应用则会倾向32位MCU/MPU,加上16位还有MPU、DSP、DSC等选择,市场不容乐观。


1、8位MCU及其革新


8位MCU应用最广泛,是所有MCU厂商市场争夺的焦点。除了传统的8051外,常见的8位MCU架构有Atmel的AVR系列,Infineon的XC800族系与C500/C800族系,Microchip的PIC10/12/16/18系列,Freescale的68HC05/08/11系列,NS的COP8系列,Renesas的740族系,ST的uPSD/ST5/ST6/ST7/ST9系列,以及Zilog的Z8、eZ80等。

在单芯片中,以8051最为经典,20年来至今未有衰退的迹象。然而,今日的8051 MCU已经与过去的8051大不相同,虽然主轴架构大致维持(如脚位排列兼容、指令集兼容等),但随着半导体工艺的进步,许多业者都运用自己的技术为8051兼容芯片进行更多的强化,如此的强化不仅在外围I/O层面,也包括核心的处理器、内存层面。

(1)运作频率提高   

8051刚推出时的标准运作频率为12MHz,若有使用内建的UART外围功能则需改用11.059MHz。不过,更先进的半导体制程大幅加速了8051兼容MCU的运作频率,例如Atmel的多款8051兼容MCU都有16/24/33/40MHz的频率,其中最高更达60MHz,是过往的5倍速率。

另外,Intel也有高速型的MCS 51(即8051),频率可达33MHz,或者鼓励替换成MCS 251(即80251,更早前还有80151),MCS 251能兼容执行8051程序指令,且比标准8051快上5倍,若能够以80251的新指令改写则快15倍。

(2)机器周期的缩短

标准8051是以每12个频率周期(Clock Cycle)为1个机器周期(Machine Cycle),且8051所有的机制运作皆以1个机器周期作为基础循环,多数的8051指令会在1或2个机器周期内执行完毕,少数会用及3个机器周期。同样的,“每12个频率周期为1个机器周期”是80年代的设计,今日的逻辑技术早已能超越此规限,例如NXP的8051兼容芯片LPC700族系将机器周期缩成6个频率周期,这意味着在相同运作频率下能够比传统标准8051快一倍。目前,多数8051相容MCU的频率早已突破12MHz,如此两种加速方式产生加乘效益,效能变成倍速提升。

(3)指令时间的缩短

除了提升频率、缩短每机器周期的频率数之外,业者也从“缩短指令执行的时间”着手,将原本要耗用2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缩短成1个,或将3个机器周期缩短成2个,甚至于1个,最理想是将8051的111个指令在1个机器周期内完成。也因为缩短了指令的执行时间,使以前以简单整数倍换算的加乘加速效益不再完全适用,进而以“百万次指令(MIPS)”作为补充,有时会搭配运作频率一起表示,如5 MIPS @ 40MHz,或如40 MIPS @ 80MHz。

(4)增加内存资源

传统8051的程序内存(Program Memory,泛指ROM)有4KB,而传统8052(8051推出后的强化版)则有8KB。另外数据存储器(Data Memory,泛指RAM)方面8051有128B,而8052一样加倍到256B。可见,无论是4KB或8KB,也无论是128B或256B,容量都是相当有限的,因此业者积极强化8051的数据存储器资源。首先是Intel提出了具有Expanded RAM的8xC51RA/RB/RC,RA具有8KB程序内存,RB有16KB,RC则是32KB,比过去扩增了2~4倍容量,同时三者都有512B的数据存储器,也比过去再增一倍。接着是Atmel,Atmel的AT83C51RD2、TS83C51RD2等在程序内存上达8051寻址的满档极限64KB,并具有1024B的数据存储器,此外也有多款8051兼容MCU在数据存储器上大幅扩充,如AT89C51AC2可至1280B (1KB+256B),AT89C51ED2可至2048B,AT89C51AC3更可至2304B(2KB+256B)。SiLabs的C8051F12x在ROM部分达到128KB,RAM达到8448B(8KB+256B),其它如NXP、Winbond的兼容8051 MCU也有所扩增。

(5)内建EEPROM

标准8051本身并没有内建EEPROM,但由于大多数的控制应用都需要储存一些组态数据,且在断电后仍要持留。如果只是少许的组态数据还可以用指拨关开(DIP Switch)解决,但数据多时就需要用上EEPROM。所以,8051经常会再以外连方式来扩增EEPROM的储存资源,如此不仅要耗占8051的GPIO接脚,而且也要编写额外程序才能与EEPROM进行存取、操控。既然8051(或说8位MCU)的控制应用会经常用到EEPROM,也因此有业者改采内建方式提供,不仅内建,甚至也让存取更加方便,只要运用一般的8051指令即可擦写EEPROM,并且在写入完成后发出中断通知,让控制程序师省去不少心力。至于ROM内存的本质方面,过去标准8051用的是Mask ROM(8051)或EPROM(8751),如今Mask ROM依旧存在,但愈来愈多应用是改采OTP ROM(只可烧写一次的EPROM),以求取量产成本及修改弹性的均衡,此外也用Flash Memory(此时当称Flash ROM)的8951取代EPROM的8751,并追加在线烧录(In-System Programming;ISP)机制,如此不仅设计开发时更加方便,且应用产品出货后仍可修补、更新程序,尤其ISP可让产品不需后送搬运,而是在应用现场直接更新。


2、16位MCU


虽然16位MCU的生存空间正受到8位MCU和32位MCU的不断挤压。但16位MCU仍有其存在的空间,尤其是结合DSP与MCU功能的数字信号控制器(Digital Signal Controller, DSC),特别适合需要兼顾高性能和实时功能的工业应用,包括电机控制、向量驱动器和逆变器、功率转换器、定位系统、电梯控制器、工厂自动化、断路器、电动汽车等应用。

16位MCU产品主要有Infineon的XC166族系与C166族系,TI的MSP430系列,Freescale的68HC12系列、68HCS12系列,Microchip的PIC24系列,NXP的XA系列,NS的CompactRISC(简称CR16)系列与CP3000族系,MAXIM的MAXQ系列,Renesas的H8系列,Intel的80251系列、8096/80196/80296系列、ST的ST9/ST10/Super10系列等。


3、32位MCU


根据Gartner Dataquest公司统计,在过去10年间,32位MCU在整个MCU市场的营业额从零开始增加到了近25%,目前增长率高于8位或16位系统。应用方面,32位MCU具有充沛运算力及硬件资源,应用层面与类型特别多,小至PDA、PMP,大至电信机房的交换机、晶圆厂的制程设备都有运用,此外医疗仪器、军用设施也都有使用。

32位MCU、MPU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了,凡是面向嵌入式应用的32位 MPU/CPU多能算是32位MCU。因此,即便只论32位MCU/MPU的架构选择都相当多样,例如以桌上型运算延伸的x86(IA-32)、POWER/PowerPC、MIPS、SPARC,加上SuperH(简称SH)、i960、ARM等有6、7种架构,在此还未算业者的筑专有架构,如FR族系(Fujitsu)、TriCore族系(Infineon)等。

以Freescale为例,针对32位市场共推出了ColdFire、PowerPC和ARM等产品系列,主攻不同的应用领域。ColdFire系列定位于低功耗的应用,很适合MP3等便携式设备;PowerPC则是高速的MCU,可提供100MIPS以上的运算速度,适合网络设备的应用,或汽车的高级功能,如点火或视听娱乐等。此外,ARM核心的32位产品又可满足普遍性的应用需求。ARM的RISC核心已成为32位市场的产业标准之一。估计在32位嵌入式RISC MCU的市场中,ARM就占了四分之三的市场。

NEC在高端的32位MCU市场中,已经完全是Flash制程。ALL Flash代表的是一项领导技术,其价格几乎与MASK制程一样,对客户来说,等于是用低成本买高质量的产品,尤其是NEC的0.15µm制程,不仅更省电,也降低成本、加快速度,这些优势使NEC在MCU市场上如鱼得水。


4、强化扩充型MCU


(1)数字信号控制器(Digital Signal Controller,DSC)

由于纯MCU架构不易胜任部分控制运算(如视频编码译码、无线信号收发等),但为此而将原有熟悉的MCU完全弃舍,并改用DSP或更高层次的芯片方案,则必须付出更多的研发精力及成本,这样一来,将MCU与DSP共混的执行架构便成了DSC。DSC是一种新趋,目前原有的MCU、DSP重量级业者都推出了DSC,如Microchip的dsPIC系列,TI的TMS320系列,Freescale的56800/56800E,ST的Super10等。

(2)MPU+DSP

DSC是MCU+DSP,那么也就可以有MPU+DSP,而且也已盛行多年,最知名的莫过于TI的OMAP(Open Multimedia Application Platform)平台与ADI的Blackfin处理器。OMAP是将TI原有擅长的DSP与ARM架构的MPU进行结合,而Blackfin也是ADI与Intel合作,将Intel专精的MPU与ADI拿手的DSP加以融合。类似的,Intel的PXA800F以XScale为MPU核心,但又加了Wireless MMX的SIMD技术及MSA(Micro Signal Architecture)的DSP核心,也属MPU+DSP的一种,其它如Infineon的S-GOLDlite使用ARM926核心,但也内嵌ParthusCeva的TEAKlite。只是PXA800F与S-GOLDlite等都几乎依赖于多媒体手机应用,而不是通用。但是,多媒体手机的全球需量极高,在几乎不需顾虑量产回收规模的情况下,为满足效能及质量而特别打造MPU+DSP架构仍然值得。

→ 『关闭窗口』
 dav
 [ → 我要发表 ]
上篇文章:触摸屏(touch screen)的使用事项
下篇文章:微控制器(MCU)的外围配置
→ 主题所属分类:  半导体器件 → 应用信息
 热门文章
 如何申请EtherCAT技术协会(ETG)会员资格 (166961)
 台北国际计算机展(COMPUTEX 2015)参展商名… (104286)
 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SICA) (90638)
 USB-IF Members Company List (82610)
 第十七届中国专利优秀奖项目名单(507项) (74259)
 台北国际计算机展(COMPUTEX 2015)参展商名… (67867)
 苹果授权MFi制造商名单-Authorized MFi Lic… (67158)
 中国130家太阳能光伏组件企业介绍(3) (55205)
 PLC论坛 (52143)
 中国130家太阳能光伏组件企业介绍(2) (48486)
 最近更新
 英特尔用于下一代先进封装的玻璃基板(Glass Subs… (4月29日)
 EUV光刻技术回眸:Trumpf、Zeiss和ASML的… (4月3日)
 为Al设计的NPU与其他处理器共同加速生成式AI体验 (3月9日)
 英特尔为未来数据中心开发的处理器芯片新技术 (2月23日)
 压电技术使手机屏幕直接变成高质量话筒 (2月14日)
 PCB基础知识及设计软件概述 (2月2日)
 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名单(含第五批) (1月24日)
 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1月24日)
 隐身衣逐步走进现实:光学隐身衣、电磁波隐身衣 (10月30日)
 电子电路常用电子元件名称缩写及中英文对照 (10月17日)
 文章搜索
搜索选项: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您是否还没有 注册 或还没有 登陆 本站?!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产品与服务 ┋ 联系我们 ┋ About 365PR ┋ Join 365PR
Copyright @ 2005-2008 365pr.net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产通互联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E-mail:postmaster@365pr.net 不良信息举报 备案号:粤ICP备06070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