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事组织(IMO)是联合国负责海上航行安全与效率并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的一个专门机构。分配和监管无线电通信频谱的使用对于安全、有效地驾驶船舶和保护环境极其重要。整体而言,全世界约90%的贸易通过海运实现。合计相当于75亿吨(32万亿吨英里),其中,石油占33%,大宗货物(矿石、煤炭、谷物和磷酸盐)占27%,剩余的40%为一般货物。在全球经济中,每年这些商船的运作产生了约3800亿美元的运费收入。 船舶与无线电通信 大海上的一艘帆船好似一个孤独、隔离的地方,常常要花费数周才能跨越两个港口之间巨大的航路距离。当然,这只是曾经的情况。今天,由于无线电通信,现代船只实际上几乎持续存在于“网格”之上。船岸之间即时、可靠的通信能力已成为整个全球经济所依赖的重要行业管理工具。 船舶也依靠无线电频谱进行导航、遇险与安全通信、船载通信,以及海上船员与其岸上亲朋之间的社会通信。作为负责船舶航行安全与环境保护的联合国机构,国际海事组织对于即将召开的2015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15)具有浓厚兴趣。 船舶与卫星通信 历史上,船舶一直广泛利用高频(HF)段、中频(MF)段和甚高频(VHF)段,使用摩斯电报、无线电传和无线电话。近来,卫星通信成为海上无线电通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例如,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便是使用卫星和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一个综合通信系统,在遇险和安全通信等关键领域消除了对摩斯电报的依赖。 在GMDSS系统中,进行国际航行的所有客船和总吨位在300以上的所有货船必须装载指定的地面和卫星无线电通信设备,用于发送和接收遇险告警和海上安全信息,以及进行一般通信。 船舶也依靠无线电通信进行导航。在此方面,在船上和岸上使用雷达、开通无线电导航卫星服务、使用地面助航设备和自动识别系统(AIS)至关重要。在频带9200-9500MHz之间运行着100多万台航海雷达。 船舶与宽带通信 从操作角度来看,现在越来越依靠岸上协助管理船舶。定期将反映货物状况、引擎性能和燃料消耗等关键指标的数据从船上传到岸上,而当船只靠近海岸时,在船上利用宽带传输港口出入文件也正在成为例行工作。当前,约有12000艘船只使用甚小孔径终端(VSAT)进行宽带通信。对于频带14-14.5GHz而言,这一服务要求离岸125km以内,对于频带5925-6425MHz,则要求限制在300km以内。 这种情况出现在几乎所有无线电通信领域持续增长的频谱需求背景下。国际海事组织管理下的航运对2015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在保障分配给当前海事服务的频谱使用方面具有明确兴趣。 展望未来,国际海事组织目前正在研究的两个主要项目将需要在不久之后对《无线电管理条例》进行修订:尤其要审查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实施电子导航 — 这将有助于加强海上效率与安全。 自1959年成立以来,国际海事组织及其成员国与国际电联及其他国际组织密切合作,如世界气象组织(WMO)、国际水文组织(IHO)、国际移动卫星组织和Cospas-Sarsat合作伙伴,努力改善海上遇险和安全无线电通信及其他海上无线电通信。 在2015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上,国际海事组织将继续提供与此相关的必要信息以及其他重要事项,同时努力确保分配给海事用途的频谱充足且恰当。 查询进一步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https://itunews.itu.int/Zh/Note.aspx?Note=6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