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片(Polarizer)是液晶面板关键零件,主要作用就是使不具偏极性的自然光产生偏极化,转变成偏极光,加上液晶分子扭转特性,达到控制光线的通过与否,从而提高透光率和视角范围,形成防眩等功能,是面板上游原材料领域十分重要的一类产品,而且约占LCD TV原材料成本的10%。
偏光板产业最早萌芽于日本,产品多应用于如手表和闹钟等低阶的TN型单色显示器上;其后随着日本TFT-LCD工业的大发展,全球TFT用偏光板市场开始全面发展。
偏光片的基本结构是两层三醋酸纤维素酯薄膜(TAC)夹一层聚乙烯醇(PVA);从制造工序而言,偏光片前道制造工序为聚乙烯醇(PVA)膜片卷,以碘液染色后做单轴延伸,形成偏光子再进行贴合,上下各加覆一层三醋酸纤维素酯(TAC)薄膜,并在上层TAC膜之外再加覆一表面保护膜,另在下层TAC膜之外以光学粘着剂贴附离型膜或者反射膜后再贴合表面保护膜,最后进入后道切割工序。偏光片的制作主要有延伸法及涂布法,延伸法是目前的主流工艺。
目前,全球偏光片市场的供应商仍以日本厂商日东电工、三立、住友化学三大厂商为主。中国大陆投入偏光板事业仍以低档次的TN和STN为主,主要代表厂家为温州侨业、深圳乐凯,而高档次的、产值和利润更高的TFT-LCD用偏光片还基本依赖进口,TFT-LCD用偏光片研发及产业化仍有很大差距。中国大陆的偏光片生产企业的起步并不算晚,关键是后续的技术研发投入、技术改造投入和扩产资金投入受到很大限制,导致中国大陆本土偏光片企业同外资同行企业的差距正在不断扩大。目前,通过吸引台湾地区厂商或国外厂商在大陆投资建厂,对市场换技术将是一条可行之路。
在台湾厂商中具有大量生产偏光板能力的,仅有力特光电,不过,力特光电偏光板产品中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显示器用占了74%,TV用只占13%,另有3%为中小尺寸用产品。在技术领先的日东电工持续推出低生产成本的新产品,给力特造成极大出货压力。
为贴近客户,目前日系的偏光板业者如日东电工、住友化学等均已在大陆设立偏光板后段裁切厂,其中住友化学在上海和无锡设立基地,深圳也有委外裁切厂;而日东电工则在深圳、苏州与上海等地设立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