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免费注册
 用户登陆
首页 展示 供求 职场 技术 智造 职业 活动 视点 品牌 镨社区
今天是:2024年5月6日 星期一   您现在位于: 首页 →  技术 → 行业标准(工业电子)
工业通信业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2012/5/15 13:05:42    

目录

前言..................1
一、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2
(一)发展现状.................2
(二)面临形势.................3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与主要目标...... 3
(一)指导思想.................3
(二)发展原则.................4
(三)主要目标.................4
三、重点任务......5
(一)完善安全生产标准,严格行业准入............. 5
1.加快安全生产标准建设................5
2.提高行业安全准入门槛................5
(二)统筹安全发展规划布局.............6
(三)推动安全技术改造和安全科技进步............. 6
1.实施重点行业安全技术改造........6
2.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研发及应用.....8
(四)培育和发展安全产业.................8
1.大力发展安全生产技术装备........8
2.推动安全产业集聚发展................9
( 五)“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安全生产................. 10
(六)提升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和管理能力... 11
1.提升企业人员安全素质和管理能力.............. 11
2.加强对中小型企业安全生产扶持..................11
(七)加强民爆、通信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11
1.加强民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11
2.做好通信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12
四、保障措施....12
(一)健全工业安全生产指导管理体系............... 12
(二)加强制度机制建设...................13
(三)加大安全生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 13
(四)建立工业安全生产管理联动机制............... 13
(五)强化规划组织实施...................13


前言

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内容,“安全有保障”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之一。进一步夯实工业通信业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工业通信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强化工业管理部门安全生产指导管理能力,推动工业通信业安全发展,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

本规划根据《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年)》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 号)编制,明确了工业通信业安全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确定了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加强工业通信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一、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工业安全生产状况明显改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优化,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整体素质明显改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进一步完善,行业安全生产准入门槛进一步提升,一批安全水平低的落后产能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退出市场。二是安全科技进步明显加快,带动工艺技术改造升级,一批先进适用安全技术得以推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三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稳步推进,信息技术在安全生产监控监测预警、人机隔离自动化操控等装置和系统中大量采用,信息化促进安全生产效果明显。四是工业管理部门安全生产指导管理职能定位进一步明确、管理体系初步建立,与安全监管部门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

与此同时,工业安全生产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基础工作亟待夯实筑牢,部分地方工业管理部门安全生产指导管理职责没有落实到位。二是发展方式粗放,安全生产专用技术、装备和服务等安全产业发展滞后,推广应用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与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三是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事故总量仍然较大,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且呈波动起伏态势。

(二)面临形势

我国仍处于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特殊时期,重点行业(领域)产业布局和结构面临着进一步优化升级的紧迫要求;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本质安全水平不高造成的事故占事故总量的52%,人为管理因素造成的事故占事故总量的40%,反映出部分企业工艺技术装备落后,安全生产投入不足,本质安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安全生产状况由明显好转向根本好转目标迈进,确保国务院确定的“到2020 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目标实现的攻坚阶段。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工业通信业加快转型升级、切实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实现安全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指导企业以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为主要任务,紧密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主线,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引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工业安全保障能力。

(二)发展原则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把安全生产融入新型工业化发展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速度效益、工业转型升级的关系。

源头预防,提升水平。强化行业标准、规划和政策引导,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从源头上防范和遏制事故。依靠科技,推广示范。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进安全技术研发、成果应用和引导示范,加快安全生产技术装备升级。

综合治理,落实责任。夯实工业行业安全生产指导管理及民爆、通信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基础,形成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引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主要目标

到“十二五”末期,工业通信业本质安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重点行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职业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形成较完善的指导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体系、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淘汰一批安全保障差、职业危害严重的生产企业和生产能力,安全产业健康发展,技术进步明显加快,建立工业通信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三、重点任务


(一)完善安全生产标准,严格行业准入

1.加快安全生产标准建设

定期清理、及时制修订安全生产标准,开展标准实施效果的跟踪评价,加快亟需的重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规范的制修订工作,重点制定涉及行业安全准入的强制性标准。鼓励企业根据科技进步及时制修订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标准。强化安全生产标准规范的宣贯执行,推动实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规范符合性评价活动。

2.提高行业安全准入门槛

结合产业布局,重点提高石化化工、冶金、有色、建材、机械等行业安全准入门槛,淘汰安全性能差、危害劳动者健康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等落后能力。定期公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和落后工艺装备目录,有针对性地实施区域产业重组计划,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整合淘汰安全无保障的企业,提升区域安全保障能力。

(二)统筹安全发展规划布局

完善和规范区域产业规划布局。重点做好危险化学品发展布局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及城市发展规划,结合危险化学品分布及产业风险特点,统筹区域危险化学品发展规划及化工园区布局。在推进产业转移过程中,防止安全保障能力低的企业和项目转移和延续。强化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产业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要求。按照产业集聚和节约用地原则,统筹区域环境容量、安全容量和公共设施的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实行工业园区区域性定量风险评价和安全规划制度,实现工业园区内企业的合理布局。

(三)推动安全技术改造和安全科技进步

1.实施重点行业安全技术改造

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提高指导企业开展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及时发布行业事故隐患类型生产安全标准。

有色:有色金属矿产品、冶炼产品、加工产品和辅助材料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及废渣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标准,以及高温熔体、高压、高电流、有毒有害气体、粉尘、强酸碱、易燃气体和液体、高空吊装、大型机械设备等方面的安全防护标准。

建材:生产试验安全评价方法标准、各专业领域生产安全标准、危险品包装贮存运输使用标准、安全卫生防护标准及危险废弃物处置安全标准。

机械:电气安全标准、各类作业安全标准、安全防护设备和技术标准。

轻工:各类生产作业安全标准、有害物限值标准、安全卫生防护标准、化学品的使用和储存标准及防火安全标准。

纺织:生产作业安全标准、化学品的使用和储存安全标准、化学有害物限值标准、安全卫生防护标准及防火、防爆安全标准。

分析报告,支持引导企业加大隐患治理投入,指导企业做好排查、建档、类型分析、整治及评估,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在隐患排查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大安全技术改造力度,建立资金引导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安全条件建设问题,优先安排技术工艺先进、有效消除重大安全隐患的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支持石化化工、冶金、有色、建材、医药、机械制造等行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针对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生产和金属冶炼、铸造的重点工艺技术、装备进行安全生产技术改造。

2.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研发及应用

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生产:工艺装备本质安全性不高,易发生燃烧、爆炸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的;有较大爆炸危险性作业场所,工艺技术装备自动化程度低,现场操作人员密集,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的;无气体泄漏自动报警装置、火灾探测报警装置等消防设施的;无事故状态下自动停车系统的;无事故状态下清净下水设施,发生事故时或应急救援过程中易产生重大环境污染等次生灾害的;易发生爆炸生产装置或工房、储存设施(库房、罐区等)与周边设施的距离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的;在易发生爆炸生产装置或工房、储存设施(库房,罐区等)周边的办公、科研、生产、试验、储存设施等有人员活动场所不具备抗爆能力的。

涉及钢铁、有色金属行业冶炼、铸造:熔融金属和高温物质与水、油、气等物质防爆隔离措施;作业现场设置监控报警、联锁和自动保护装置;预防泄漏、中毒、窒息、爆炸烧烫伤等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高炉风口平台、炉身炉顶等重大危险区域安全防护装备;对下游和周边的居民、铁路、公路等造成威胁的尾矿库边坡加固、排水等设施改造;尾矿库、排土场遥测遥控自动监测系统。

加大对石化化工、冶金、有色、建材、机械等行业安全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技术进步和成果转化。紧密围绕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先进、适用、成熟的安全生产技术,提升工业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生产水平,引导企业优先采用有利于提高事故预防能力和防治职业危害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提高企业安全防护水平,建设安全技改示范工程。

(四)培育和发展安全产业

1.大力发展安全生产技术装备

将安全检测监控、安全避险、安全保护、个人防护、灾害监控、特种安全设施及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的研发制造和安全技术服务,作为安全产业统一规划、加强培育。研究制定《关石化化工:工艺自动化控制与安全仪表系统,智能化故障诊断与操作指导系统,在线检测、评估及长周期保障装备及系统,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及安全联锁保护设备设施,事故应急救援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系统,化工园区风险评价与安全规划技术。

冶金有色:主体生产系统危险源辨识,监测监控报警、联锁和自动保护系统,熔融金属和高温物质与水、油、汽等物质的隔离防爆技术装备,煤气、氧气等气体生产、储存、输送、使用环节防止泄漏、中毒窒息、爆炸的技术装备。

机械:锻造、空压机、冲剪压等机械设备自动化操作及安全防护装置,自动化焊接设备,焊缝无损检测系统,自动化制造系统工况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

建材:石膏矿山捕尘、降尘及硫化氢监测系统,回转窑制动、应急独立电源与主辅传动联锁装置,排土场、矸石山、尾矿库稳定性监测系统,山体滑坡和地表塌陷危害监测监控系统。

2.推动安全产业集聚发展

发挥各地安全生产技术产品生产企业主体作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形成技术联盟,培育一批安全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在投融资、项目建设、技术改造、人员培训等方面制定相关优惠扶持政策,推动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生产技术装备,并加快产业化步伐。

(五)“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安全生产

充分利用信息化成果提升传统产业安全水平,在重点行业(领域)支持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引导高危行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支持重大安全生产信息化项目建设,加强对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技术融合的新技术、新产品的攻关和应用。在实现危险作业场所人机隔离、远程遥控操作、灾害监测预警等方面,建成一批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示范工程。重点推广示范一批重点行业(领域)“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项目。

加强安全生产领域物联网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推动故障诊断技术、控制系统仿真技术等的应用。促进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共用共享系统支撑平台及保障体系建设。

(六)提升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和管理能力

1.提升企业人员安全素质和管理能力

指导企业强化全员安全培训,重点突出对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一线班组长、危险岗位操作人员及新进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指导企业确立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制定严格高效的操作规程,学习和借鉴安全生产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和安全生产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生产管理能力与水平。

2.加强对中小型企业安全生产扶持

从经济政策支持、社会中介服务、推广示范工程、实施优惠政策扶持等方面,实施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支持与援助工程,促进中小型企业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支持和指导中小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等各项安全基础管理制度,配齐必需的专业技术人员,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推广应用合理、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设施。引导高危行业中小企业建立重大事故风险监控系统,实现对重大事故风险的实时监控。

(七)加强民爆、通信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1.加强民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做好民爆生产、流通环节安全生产监管,规范企业生产经度指挥、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安全环保健康( HSE)、高危工业产品运输监控和管理、机床数控化安全提升等信息化工程。

营行为,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安全技术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加大安全技改力度,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产品和设备,保障本质安全。重点发展现场混装炸药、导爆管雷管等安全、高效产品品种,优化产品结构。以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的工艺技术装备和生产管理方式,实现产品生产和经营各环节的信息化监控和跟踪。推广安全预警、监控、检测和防护等技术,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完善安全生产评价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2.做好通信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严格执行通信业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针对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新技术新业务应用,加快更新、健全通信业安全生产标准。建立与市政规划、建设等部门的有效衔接机制,切实保护通信基础设施安全。完善通信企业安全生产培训体系,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操作员工安全素质。加大通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加强对通信基础设施的保护。加强安全生产和网络安全应急和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业安全生产指导管理体系

落实省、市、县三级工业部门安全生产指导管理职责,形成完善的工业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推动制度建设,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控制与考核,提升安全生产指导管理能力和素质。发挥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作用,开展政策、标准、规范的制修订,推广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二)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综合利用现有政策,发挥行业准入、产业结构调整、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发展、技术改造等现有政策引导作用,建立安全发展专项计划和配套资金。突出企业主体、行业自律、政府引导和社会舆论监督作用,维护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参与权与监督权,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合力推进工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保证规划任务的顺利实施。

(三)加大安全生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

抓好《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年)》提出的智能清洁安全发展示范工作,支持化工、冶金、有色、民爆等重点行业加大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力度,支持工艺技术先进、有效消除重大安全隐患的技术改造项目,扶持先进安全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

(四)建立工业安全生产管理联动机制

建立同各行业安全监管部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的管理联动机制,依法参与事故调查处理,配合做好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强化工业行业安全生产的源头预防、企业管理、监督检查、教训汲取的闭环管理。

(五)强化规划组织实施

督促各地工业主管部门结合当地安全生产实际和企业工艺装备状况、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等情况,制定安全生产专项规划或在有关规划中明确安全生产任务,开展分类指导,落实配套措施。

查询进一步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http://www.miit.gov.cn

→ 『关闭窗口』
 pr_room
 [ → 我要发表 ]
上篇文章:飞思卡尔SafeAssure计划
下篇文章:电信网码号和互联网域名、IP地址资源“十二五”规划
→ 主题所属分类:  行业标准 → 工业电子
 热门文章
 如何申请EtherCAT技术协会(ETG)会员资格 (166991)
 台北国际计算机展(COMPUTEX 2015)参展商名… (104299)
 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SICA) (90658)
 USB-IF Members Company List (82629)
 第十七届中国专利优秀奖项目名单(507项) (74275)
 台北国际计算机展(COMPUTEX 2015)参展商名… (67877)
 苹果授权MFi制造商名单-Authorized MFi Lic… (67175)
 中国130家太阳能光伏组件企业介绍(3) (55213)
 PLC论坛 (52150)
 中国130家太阳能光伏组件企业介绍(2) (48495)
 最近更新
 英特尔用于下一代先进封装的玻璃基板(Glass Subs… (4月29日)
 EUV光刻技术回眸:Trumpf、Zeiss和ASML的… (4月3日)
 为Al设计的NPU与其他处理器共同加速生成式AI体验 (3月9日)
 英特尔为未来数据中心开发的处理器芯片新技术 (2月23日)
 压电技术使手机屏幕直接变成高质量话筒 (2月14日)
 PCB基础知识及设计软件概述 (2月2日)
 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名单(含第五批) (1月24日)
 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1月24日)
 隐身衣逐步走进现实:光学隐身衣、电磁波隐身衣 (10月30日)
 电子电路常用电子元件名称缩写及中英文对照 (10月17日)
 文章搜索
搜索选项: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您是否还没有 注册 或还没有 登陆 本站?!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产品与服务 ┋ 联系我们 ┋ About 365PR ┋ Join 365PR
Copyright @ 2005-2008 365pr.net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产通互联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E-mail:postmaster@365pr.net 不良信息举报 备案号:粤ICP备06070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