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免费注册
 用户登陆
首页 展示 供求 职场 技术 智造 职业 活动 视点 品牌 镨社区
今天是:2024年5月19日 星期日   您现在位于: 首页 →  技术 → 研究报告(工业电子)
工业转型升级投资指南第五章:两化融合
2012/4/16 19:20:39    

两化融合领域的重点任务是支持企业在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市场营销与售后服务、企业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产业园区等重点区域的信息化服务能力,全面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加快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提高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层次和水平。


一、企业信息化


757. 推进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普及应用,优化研发设计流程。推动生产装备数字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支持企业以信息化提高企业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水平。支持集团型企业以信息化提升集团管控能力。

758. 企业信息化集成应用。

759. 两化融合条件下的企业发展模式创新,推进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网络制造、虚拟制造等先进生产方式普及推广。重点制造行业和企业以信息化实现服务化转型,深挖基于核心业务的服务价值。

760. 重点行业建设产品质量管理和追溯信息化应用系统。

761. 推动以信息化实现产业链升级,推动从一般信息应用向业务流程再造转变。

762. 重点行业通过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嵌入式应用,提升工业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发展自动化成套装备和专用装备。

763. 企业采用生产专家系统、在线自动检测与控制。

764. 鼓励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根据企业实际建设ERP 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构建企业集成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EIP 企业信息化门户。支持企业以信息化提高物流效率和市场销售能力,建设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采购平台系统、物流信息系统;完善企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

765. 中小企业。面向行业、区域和产业集群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优化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完善中小企业第三方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提供信息、方案设计、运行维护、研发设计等服务,加强运营机制创新。搭建行业应用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软硬件工具、项目外包、工业设计等社会化服务。


二、行业信息化


(一)航空

766. 民用航空设计制造管理信息化集成建设。民用航空工程研发设计平台建设、航空产品数字化制造能力建设。面向航空产品研制管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技术;基于全寿命周期管理(PLM)的航空产品研制中,适合数字化特点的建模技术及其标准规范;基于模型的航空产品全三维数字化设计(MBD),基于模型的作业指导书,基于数字化装配仿真的装配工装定义、数控制造、制造过程管理、检测(验),制造过程的综合仿真装配协调及全机构型管理及其集成技术;航空产品多学科仿真与试验分析技术等。

767. 面向全球市场的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化综合后勤服务保障、快速支持和持续采办技术;基于虚拟试飞网络平台的异地多场试飞资源管理与调度模型;基于模型数字化定义的“虚拟铁鸟”工程化项目技术的发展应用。

768. 航空工业数值模拟技术,航空CFD 技术应用和大型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综合利用网格计算和云计算技术构造面向全行业的“航空云”。

(二)船舶

769. 提升数字造船(海洋工程装备)、数字造机能力。发展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其配套产品数字化设计系统、数字化制造和生产管理系统及装备。造船及配套企业并行协同和信息集成化系统及装备。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营销、制造、修理及配套一体化全球服务网络信息化支撑平台。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其配套产品设计、制造、管理自主软件推广应用。

(三)机械

770. 研发设计信息化。建设产品数字化协同研发设计平台,提高产品开发的一次成功率,提高产品设计水平和设计创新能力,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771. 制造过程信息化(MES)。提高制造过程柔性化和加工质量。

772. 信息化集成应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及企业管理信息化集成应用。

773. 重型机械行业数据网格设计。探索重型机械行业数据网格设计理论与方法;通过本体和数据库技术建立数据统一描述模型;利用数据网格实现行业异构数据、文件及系统资源的整合和集成;利用数据网格模拟现实试验;通过数据网格中间件调度并管理行业内不同地域与机构间试验数据、技术参数等异构数据,全面提升行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774.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重型机械制造业大型场景模拟训练平台。提高制造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认识,提高企业对信息系统及其相关环节或部门责任的认识;增强信息化实施中的适应能力;提升背景资料与模块数据的质量;促进信息系统实施的成功率。

775. 大型铸锻件生产设备数控化、信息化处理系统改造。以新建大型铸锻钢基地的数字化工厂为样板,对工厂传统的卧车、立车等机械加工设备及热处理设备进行数控化改造,建设信息化系统,提高企业两化融合度。

776. 机械加工机床和热处理设备等生产设备的数控化技术改造。建设信息化系统和集中控制室,能通过集中控制室下达生产及设备维修等管理计划,发出作业指令。

777. 现代智能制造工程。利用智能生产中心(CPC)管理软件实现数字化工厂,包括智能监控、智能编程、智能刀具管理及日程管理等四大模块。

778. 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779. 生产过程智能控制系统。

780. 网络化咨询服务系统。

(四)纺织

781. 棉纺织在线检测及监控。纺纱设备、织造设备在线监测和管理系统。

782. 印染数字化及在线检测。印染在线检测及控制系统、染色中央配送系统、印花自动调浆系统、高效数字化印花集成技术等。

783. 纺织品智能加工。将微电子产品植入防护纺织品的技术及加工设备、柔性体纺织开关、柔性电子线路板、导电纱线等相关原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

784. 服装、家纺企业数字化综合集成和大规模定制。计算机辅助测量(CAT)、大类服装人体标准数据库、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自动吊挂系统(FMS)、产品数据管理(PDM)、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服装自动化立体整烫折叠包装系统、服装整烫加工中心、单元自动缝制系统、智能仓储配送系统、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等;改善服装企业管理和营销的相关技术。

(五)轻工

785. 家电、家具、玩具、皮革、日用陶瓷等产品个性化设计和定制。

786. 造纸、食品等生产装备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嵌入式应用,造纸、食品、皮革等行业生产过程的节能控制、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信息技术应用。

787. 缝制机械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嵌入式应用。


三、区域信息化


788. 产业园区信息网络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智能园区试点。

789. 推动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两化融合试验区探索两化深度融合,支持建设一批区域性和基于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两化融合重大应用项目。


四、转型升级重点领域信息化


(一)节能减排

790. 推进企业利用信息化实现从单项节能向集成化节能方向发展。

791. 以信息化全流程应用与区域统筹提升减排治污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促进企业节能、节水和节材,减少污染物排放。

792. 行业和区域性节能减排信息化平台建设,节能减排信息化服务业发展。

793. 以信息化提升废弃物综合利用、再制造以及低碳产业发展,实现循环经济。

(二)安全生产

794. 危化品、民爆、冶金、石化、有色等高危行业的企业,建设在线监测、特种设备监测、危化品运输、重点危险源识别监控、安全综合管理、应急调度指挥和救援辅助决策等信息系统,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795. 民爆行业。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推进现有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完善生产在线检测手段和在线故障诊断与操作指导,改进成品检验方式,提高产品技术指标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三)电子商务

796. 大型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规模发展,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

797. 深化产业链中总包企业与分包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

798. 推动面向细分行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发展。提高面向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技术支撑和公共服务水平。

799. 中小企业自主发展电子商务。鼓励软件及系统集成企业、电信运营商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服务。

800. 电子认证、电子单证、在线支付、信用管理等电子商务安全交易技术的自主创新。支持移动电子商务在工业生产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应用和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

801. 电子签名、数字证书、电子支付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促进电子商务和物流服务集成发展。

802. 面向全球产业链协作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发展。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内容产品和服务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参与全球数字产品交易。

(四)物流

803. 大型制造企业提升物流作业和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动制造、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信息互通、联动发展。支持以信息化带动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创新。

804. 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物流管理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805. 提升物品拣选、传送、识别和储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提高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和集装单元化器具的智能化管理水平,提高危险品流向跟踪、状态监控和来源追溯的信息化水平,提高食品、农产品等冷链物流信息管理水平。

806. 自动识别、可视化、电子标识、信息交换、智能交通、物流经营管理、移动信息服务、位置服务、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807. 物流信息技术、编码、安全、管理和服务标准的研究制定。

(五)物联网应用

808. 聚焦重点工业行业,支持在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环境监测、制造供应链跟踪、产品全生命周期监测、促进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的物联网应用。

809. 农业、物流、交通、电网、环保、安防、医疗、家居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


五、生产性服务业


(一)关键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开发应用

810. 面向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需求,面向企业研发设计、工程计算、仿真测试、动态监测、产品展示、商贸流通等领域的服务需求,支持辅助研发设计、制造执行管理、产品数据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过程控制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服务支撑工具软件研发并推动实现产业化。

811. 面向生产性服务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共性需求,支持信息采集与整理、数据分析与挖掘、海量数据资源存储与管理、信息资源安全共享、协同办公等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应用。

812. 结合“核高基”重大专项成果,加大对生产性服务行业相关配套应用软件产品和应用系统的支持力度,提供高水平的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提高基于国产软硬件的应用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和服务能力。

(二)服务能力提升

813. 推动国家级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建设,支持面向行业提供工业设计服务,培养高层次工业设计人才。支持工业设计机构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工业企业。

814. 推动信息技术研发与行业应用紧密结合,支持面向工业行业的技术孵化、信息集成、协同设计和物流信息化等服务平台。

815. 支持区域性和行业性两化融合促进中心建设,培育国家级两化融合促进中心。两化融合培训和实训基地建设。建设两化融合服务产业示范中心。

816. 建设基于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SaaS)的生产性服务公共平台和基于信息技术的研发平台,研发面向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等行业的基于SaaS 的生产性服务公共平台,并积极推动其产业化进程和规模应用,引导并支持国内生产性服务企业提供更加规范、便捷和高质量的服务,并为国内SaaS 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817. 面向生产性服务领域信息技术服务需求,开发提供支持IT 咨询设计、系统集成实施、测试、运维、数据处理等服务业务开展的软件工具和特色服务工具,建立实用高效的生产性服务业基础数据库、知识库和案例库,进一步提升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服务水平。

818. 支持工业企业与设计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提升以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形态及包装设计为主要内容的工业设计服务能力。

819. 引导社会化物流需求,培育专业化物流服务企业,推进面向中小企业的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信用、认证、标准、支付和物流平台建设,形成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环境。


六、技术和产品


820. 工业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821. 提高以工业控制系统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安全可控水平。

822. 工业领域两化融合关键共性技术推广应用。

823. 工业、农业以及政府部门、公共服务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国产软件的示范应用。

查询进一步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http://www.miit.gov.cn

→ 『关闭窗口』
 pr_room
 [ → 我要发表 ]
上篇文章:工业转型升级投资指南第四章:装备改善
下篇文章:工业转型升级投资指南第六章:军民结合
→ 主题所属分类:  研究报告 → 工业电子
 热门文章
 如何申请EtherCAT技术协会(ETG)会员资格 (167043)
 台北国际计算机展(COMPUTEX 2015)参展商名… (104334)
 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SICA) (90744)
 USB-IF Members Company List (82664)
 第十七届中国专利优秀奖项目名单(507项) (74311)
 台北国际计算机展(COMPUTEX 2015)参展商名… (67894)
 苹果授权MFi制造商名单-Authorized MFi Lic… (67252)
 中国130家太阳能光伏组件企业介绍(3) (55229)
 PLC论坛 (52164)
 中国130家太阳能光伏组件企业介绍(2) (48507)
 最近更新
 英特尔用于下一代先进封装的玻璃基板(Glass Subs… (4月29日)
 EUV光刻技术回眸:Trumpf、Zeiss和ASML的… (4月3日)
 为Al设计的NPU与其他处理器共同加速生成式AI体验 (3月9日)
 英特尔为未来数据中心开发的处理器芯片新技术 (2月23日)
 压电技术使手机屏幕直接变成高质量话筒 (2月14日)
 PCB基础知识及设计软件概述 (2月2日)
 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名单(含第五批) (1月24日)
 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1月24日)
 隐身衣逐步走进现实:光学隐身衣、电磁波隐身衣 (10月30日)
 电子电路常用电子元件名称缩写及中英文对照 (10月17日)
 文章搜索
搜索选项: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您是否还没有 注册 或还没有 登陆 本站?!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产品与服务 ┋ 联系我们 ┋ About 365PR ┋ Join 365PR
Copyright @ 2005-2008 365pr.net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产通互联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E-mail:postmaster@365pr.net 不良信息举报 备案号:粤ICP备06070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