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免费注册
 用户登陆
首页 展示 供求 职场 技术 智造 职业 活动 视点 品牌 镨社区
今天是:2024年4月27日 星期六   您现在位于: 首页 →  技术 → 安全电子(技术聚焦)
自动识别技术:条码、RFID、智能卡及生物识别
2007/2/1 12:11:25    产通学院,365PR NET

自动识别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能对人、物品上的标识信息进行识别读取、采集和计算处理的综合性科学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可以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准确度和验证的安全性,推动着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现已在计算机管理的商业、工业控制、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物资管理、仓储物流、医疗卫生、安全检查、餐饮旅游、票证管理以及军事装备、工程项目等国民经济领域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自动识别技术已经成为由条码识别、射频识别、智能卡识别以及生物识别等技术组成的综合技术,并正在向集成应用的方向发展。


条码识别技术

条码识别技术是一种集编码、印刷、识别、数据收集、数据储存以及计算处理的技术,它在当今的自动识别技术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自动识别技术的形成过程和条码的发明、应用和发展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我们周围存在着有形无形的条码。您不妨试寻找一下身边的条码,一定会发现条码正在身边意想不到的地方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都是便于携带的识读的信息符号,将我们所需的信息以一定的编码原则制作在条码符号中,需要时再将其解码为我们所需要的应用情况,可选择其中一种来满足我们的实际要求。由于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的不同特征,所以各有各的侧重点。虽然包含大量数据的二维代码很受人们欢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应用,但由于受专利使用权及相关设备普及等问题的限制,还没有如一维条码般普及。


光字符识别技术

光字符识别技术已有30多年历史,近些年又出现了图象字符识别ICR(Image Character Recognition)和智能字符识别ICR(Intelligent Charater Recognition),实际上这三种自动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大致相同。

光字符识别技术的三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办公室自动化中的文本输入;邮件自动处理;与自动获取文本过程相关的其它要求。这些领域包括:零售价格识读,定单数据输入、单证、支票和文件识读,微电路及小件产品上状态特特征识读等。由于在识别手迹特征方面的进展,目前光字符识别技术探索在手迹分析及鉴定签名方面的应用。


智能卡识别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系统技术的全面发展,工程师们将具有处理能力和具有安全可靠、加密存储功能的集成电路芯版嵌装在一个基片中,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IC卡”,国际上称为“Smart card”,我们译为“智能卡”。

智能卡识别技术涉及到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智能卡与计算机系统相结合,可以方便地满足对各种各样信息的采集传送、加密和管理的需要。它的应用提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现代化程度。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交通、商贸、旅游、社会保险、计划生育、企业管理、税收征管、组织机构代码、医疗保险、银行帐户管理以及公共事业收费管理(如电表卡、煤气卡、加油卡等)。
根据卡中所镶嵌的集成电路的不同可以分成以下三类:
(1)存储器卡:卡中的集成电路为EEPROM(可用电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2)逻辑加密卡:卡中的集成电路具有加密逻辑和ZEPROM。
(3)CPU卡:卡中的集成电路包括中央处理器CPU、EEPROM、随机存储器RAM以及固化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片内操作系统COS(ChiP Operating System)。严格地讲,只有CPU卡才是真正的智能卡。

按应用领域来分,智能卡有金融卡和非金融卡两种。金融卡又有信用卡(Creditcard)和现金卡(Debitcard)等。信用卡主要由银行发行和管理,持卡人用它作为消费时的支付工具,可以使用预先设定的透支限额资金。现金卡可用作电子存折和电子钱包,不允许透支。非金融卡往往出现在各种事物管理、安全管理场所,如身份证明、健康记录和职工考勤等。

按卡与外界数据传送的形式来分,有接触型智能卡和非接触型智能卡两种。当前使用广泛的是接触型智能卡,在这种卡片上,IC芯片有8个触点可与外界接触。非接触型智能卡集成电路不向外引出触点,因此它除了包含前述三种智能卡的电路外,还带有射频收发电路及其相关电路,读写器对卡的读写为非接触式,因而称这种智能卡为非接触式或者感应式智能卡。

相对于其他种类的卡(如磁卡、普通存储卡、激光卡等),智能卡具有存储容量大、安全性高、对网络要求低、使用方便等优点。

智能卡和磁卡不同,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独立的运算和存储功能,在无源情况下,数据也不会丢失,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都非常好。在智能卡推出之前,磁卡已得到广泛应用。智能卡兼容磁卡,因为智能卡上仍贴有磁条,这样智能卡同时也可作为磁卡使用。接触式智能卡的正面中左侧的小方块中有8个触点,其下面为凸型字符。卡的尺寸、触点的位置、用途及数据格式等均有相应的国际标准予以明确规定。

智能卡的应用趋向多样化,与此同时,半导体方面的技术进步使智能卡的能力,实用性、易用性大大提高,价格却不断下降。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智能卡市场需求。从长远的眼光看,智能卡取代磁卡是必然的趋势,而且随着技术进步,卡的应用 范围会越来越广,卡的能力将会越来越高。


射频识别技术(RFID)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RFID技术的发展得益于多项技术的综合发展,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大致包括:芯片技术、天线技术、电磁传播特性、无线收发技术、数据变换与编码技术等。

从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来说,射频识别技术在低频段基于变压器耦合模型(初级与次级之间的能量传递及信号传递),在高频段基于雷达探测目标的空间耦合模型(雷达发射电磁波信号碰到目标后携带目标信息返回雷达接收机)。在识别过程中,当电子标签进入磁场,接收到阅读器发出的RF信号,就凭籍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射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处理。

射频识别系统至少应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是读写器,二是电子标签;另外还应包括天线,主机等。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应用环境,RFID系统的组成会有所不同;若从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来看,系统一般由发射机、接收机以及天线等几部分组成。


生物识别技术

随着通信和网络得到迅猛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无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里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同时,密码身份验证在我们的周围也频繁地出现。我们为了避免自己的密码容易被识破,常常会在不同场合设置不尽相同的密码。但安全专家们都知道,人们可以记住的密码都是可以直接破解的。对于我们常用的那些数字加字母的密码组合,解密码软件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几分中里破解;更何况,诸多的密码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多不便,因为长时间不用,人们可能会忘记这个或那个密码。可见传统的身份验证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身份识别准确性、安全性和实用性的需要。

人类的很多生物特征都可以用于生物识别。生物特征分为生理特性或行为方式,其中生理特性包括掌纹、指纹、脸形、虹膜、视网膜、脉搏、耳廓等;行为方式包括签名、声音等。这些特征是可以测量或可自动识别和验证的,而生物识别技术(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就是利用这些人体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根据这些生物特征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识别技术就有掌纹识别、指纹识别、脸形识别、虹膜识别、语音识别、签名识别等。生物识别系统将对生物特征进行取样,提取其唯一的特征并且转化成数字代码,并进一步将这些代码组成特征模板,人们同识别系统交互进行身份认证时,识别系统获取其特征并与数据当中的特征模板进行比对,以确定是否匹配,从而决定接受或拒绝该人进行下一步操作。

现在,由于微处理器及各种电子元器件成本不断下降,准确度逐渐提高,不同的生物识别系统已逐渐应用于多个行业当中。

→ 『关闭窗口』
 -----
 [ → 我要发表 ]
上篇文章:汽车电子(automotive)中的网络/总线
下篇文章:虚拟仪器:基于软件的测试平台
→ 主题所属分类:  安全电子 → 技术聚焦
 热门文章
 如何申请EtherCAT技术协会(ETG)会员资格 (166945)
 台北国际计算机展(COMPUTEX 2015)参展商名… (104273)
 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SICA) (90616)
 USB-IF Members Company List (82587)
 第十七届中国专利优秀奖项目名单(507项) (74243)
 台北国际计算机展(COMPUTEX 2015)参展商名… (67856)
 苹果授权MFi制造商名单-Authorized MFi Lic… (67140)
 中国130家太阳能光伏组件企业介绍(3) (55199)
 PLC论坛 (52138)
 中国130家太阳能光伏组件企业介绍(2) (48481)
 最近更新
 EUV光刻技术回眸:Trumpf、Zeiss和ASML的… (4月3日)
 为Al设计的NPU与其他处理器共同加速生成式AI体验 (3月9日)
 英特尔为未来数据中心开发的处理器芯片新技术 (2月23日)
 压电技术使手机屏幕直接变成高质量话筒 (2月14日)
 PCB基础知识及设计软件概述 (2月2日)
 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名单(含第五批) (1月24日)
 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1月24日)
 隐身衣逐步走进现实:光学隐身衣、电磁波隐身衣 (10月30日)
 电子电路常用电子元件名称缩写及中英文对照 (10月17日)
 数据手册中的参数:热特性 (8月31日)
 文章搜索
搜索选项: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您是否还没有 注册 或还没有 登陆 本站?!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产品与服务 ┋ 联系我们 ┋ About 365PR ┋ Join 365PR
Copyright @ 2005-2008 365pr.net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产通互联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E-mail:postmaster@365pr.net 不良信息举报 备案号:粤ICP备06070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