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半导体,它改变了白炽灯钨丝发光与日光灯三基色粉发光的原理,而采用电场发光。LED由GaAs(砷化镓)、GaP(磷化镓)、GaAsP(磷砷化镓)等半导体材料制成。上世纪初人们便开始了LED研究,1960年GaAs红外光LED的商品化打开了LED的大门;1993年蓝光LED的发展,更是将LED由单色的应用扩展至全彩的境界;1996年白光LED的开发,使得白光LED技术发展呈现出跳跃般成长,也使LED具备进军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照明产业的能力。
概述
LED主要由PN结晶片、电极和光学系统组成;因此它具有一般PN结的特性,即正向导通,反向截止和击穿特性。其发光过程包括三部分:正向偏压下的载流子注入、复合辐射和光能传输。半导体晶片被封装在洁净的环氧树脂中,当电子经过该晶片时,带负电的电子移动到带正电的空穴(电洞)区域并与之复合,电子和空穴消失的同时产生光子。电子和空穴之间的能量(带隙)越大,产生的光子的能量就越高。光子的能量反过来与光的颜色对应,可见光的频谱范围内,蓝光、紫光携带的能量最多,橙光、红光携带的能量最少。由于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带隙,所以LED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波长分布从400nm的蓝光到900nm的红外光。
LED主要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其中可见光LED产品包括红、黄、橙、蓝、紫光等,其主要应用市场包括指示光源、交通信号、汽车照明、显示器、装饰光源、LCD背光模块、手机光源与普通照明等;而不可见光LED包括IrDA、VCSEL及LD等,以通信应用为主。不可见光LED又分为二种,短波长红外光应用在无线通信用(如IrDA模块)、遥控器、传感器,长波长红外光则用在短距离通信光源。同时,按发光强度和工作电流可分为普通亮度LED、高亮度LED,低功率LED、高功率/高电流LED。除上述分类方法外,还有按晶片材料、功能、结构等分类方法。
LED具有寿命长、光效高、无辐射、低功耗等优点。经过几十年的技术改良,LED发光效率有了较大的提升。白炽灯、卤钨灯光效为12-24lm/W(流明/瓦),日光灯50-70lm/W,钠灯90-140lm/W,大部分的耗电变成热量损耗。目前,LED大厂都有50lm/W以上的产品,光的单色性好、光谱窄,无需过滤便可直接发出有色可见光,离120lm/W照明应用的目标也越来越近。同时,各大厂现正加紧提高LED发光效率方面的研究,以加速LED照明的普及。其次,LED的工作电流低、耗电量少,非常节能。LED单管功率0.03-0.06W,采用直流驱动,单管驱动电压1.5-3.5V,电流15-18mA,反应速度快,并可在高频操作;同样照明效果的情况下,耗电量是白炽灯泡的八分之一,日光灯管的二分之一。而LED灯体积小、重量轻,采用环氧树脂封装,可承受高强度的冲击和震动,不易破碎。
LED寿命非常长,可达10万小时。以LED制作的灯具使用寿命可达5-10年,可以大大降低灯具的维护费用。同时,由于LED发热量低、无热辐射、冷光源,而且能精确进行控制,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可确保安全……现在,LED正以其固有的优越性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4、LED结构
LED的制造过程内含许多核心技术,如磊晶技术、电极制作、晶粒切割与结构封装等,皆与LED工作效能和使用寿命息息相关,其中结构封装不仅保护LED晶片,更能提升产品寿命。LED的构造形式众多,可分为传统炮弹型(Lamp type)与表面贴装型(SMD)两种;炮弹型由支架、反射杯、晶片、晶线和封装材料组成,主要是将晶粒黏着于反射杯,随后予以打线、封胶、脱膜、成形。而SMD型LED晶片被黏在基板上后,再打线、压模、切割、测试、成形,体积较炮弹型构造缩小许多,大量使用在如手机般小型化携带性产品。
LED产业链
LED组件依其制造过程可分为上游磊晶形成、中游晶粒制造(将磊晶片经过电极制作、平台蚀刻等程序切割出LED晶粒)及下游封装等。
LED上游厂商产品为单晶片及磊晶片。单晶片为制造LED的基板,多采用GaAs、GaP为材料;磊晶片则是根据不同产品在单晶片上成长多层不同厚度的单晶薄膜,如AlGaAs (砷化铝镓)、AlGaInP(砷化铝镓铟)、GaInN(氮化镓铟)等。通常的磊晶成长技术有液相磊晶成长法(LPE)、气相磊晶成长法(VPE)及有机金属气相磊晶法(MOVPE,又称MOCVD)等,其中VPE、LPE等技术已相当成熟,皆可生产一般亮度的LED。而MOVPE可以AlGaInP为材料生产红、黄、绿光,以GaN材料生产蓝光外,并可生产微波通讯用的GaAs组件、红外线LED(IrDA)、雷射二极管LD等应用广泛之产品,故成为各厂商竞相投入的生产方法。在整个LED产业价值链中,上游磊晶最高。就目前成长率最高的高亮度LED而言,必须使用MOCVD方法,因为化合物半导体的材料特性不稳定且易碎,所以如何掌握磊晶配方如:温度、压力、材料比例成为此过程之关键。参见磊晶成长方法表以了解主要磊晶方法及其特点。
中游厂商主要的产品为晶粒切割。其制造过程为:根据LED需求作磊晶片扩散,然后金属蒸镀,之后在磊晶片上光罩、作蚀刻、热处理,制成LED两端金属电极,接着将基板磨薄、拋光后再作切割。LED中游厂商依组件结构的需求制作电极及切割成晶粒。
下游厂商主要是将晶粒封装,将晶粒黏于导线架,依各类产品的不同应用将晶粒封装成不同的LED,目前封装后的产品类型有Lamp(炮弹型)、集束型、数码显示、点阵式与SMD型,其中SMD型LED的体积较其它传统型LED小,因此SMD型主要用在手机的屏幕背光源及手机的按键,受手机的需求影响甚大。
LED行业的观测指针:日本厂商
日本为全球LED产业(含白光)最大产国,其动向几乎为LED业者的观测指针。
a)Nichia(日亚化学)
Nichia为全球最大的高亮度LED供货商,其主力产品为氮化铟镓(InGaN)蓝、绿光LED,并以成品型态销售。由于日本是最大LED需求国,Nichia的产品主要以内销为主。Nichia于1993年与Shuji Nakamura研发成功以蓝宝石(Sapphire)基板与氮化物磊晶长成蓝光LED后,并将激光的量子结构应用于LED的磊晶上,为LED的发光效率写下划时代的进步。Nichia积极研究以蓝色LED晶粒加上荧光粉激发白光,以生产发光效率更好、更稳定的白光LED。Nichia在高亮度LED市场上居于领先地位,却采取防卫策略,由材料研发、磊晶、晶粒制作、封装,皆自行完成。此外,因Nichia拥有200项以上的关键性专利,其中多为基础性的技术,许多厂商积极寻求Nichia的授权与合作。蓝光晶片加YAG荧光粉的白光专利权为日亚化学所有。几年前日亚化学就和Citizen、丰田合成、Cree、Osram、Lumileds等厂进行交叉授权。
b)Toyoda Gosei (丰田合成)
丰田合成为丰田汽车旗下公司,主要业务为生产汽车相关化学产品,目前为全球第四大及日本第二大高亮度LED生产厂商。产品主攻汽车应用市场如:车灯、仪表板背光源等;此外在彩色屏幕行动电话的背光源,丰田合成也占有一席之地。该公司主要专注于InGaN组件的生产,除了与Nichia同样供应灯泡、与表面封装型的LED外,丰田合成尚从事晶粒的销售,松下电工(Matsushita Electric)为其主要的客户,两者并于1999年共同合作晶粒结构之设计,配合蓝宝石基板上长成InGaN组件正负电极同边的特性,提高光的抽取效率(Extraction Efficiency)。另与Toshiba合作,以InGaN制成紫外光晶粒,加上红、蓝、绿三色的荧光粉激发白光,由丰田合成制造晶粒,Toshiba则负责封装。
此外,日系厂商的佼佼者还有第一大SMD LED制造商Citizen电子和住友电工(Sumitomo)。
LED行业第二大阵营:欧美厂商
a)Osram Opto
Osram Opto为全球第二大,也是欧洲最大高亮度LED生产厂商。Osram于1999年由Infenion (英飞凌)集团旗下的Siemens与照明大厂Osram GmbH合资成立。Osram Opto以欧洲市场为主,且专注于汽车应用。目前欧系汽车大厂如:平治、宝马、奥迪、大众皆为Osram Opto的客户。该公司与Cree一直保有技术移转及供应链上良好的关系,Cree为一美国知名化合物半导体公司,研发出以碳化硅(SiC) 基板的蓝光LED产品。炭化硅基板折射率大,可取代传统的蓝宝石基板以绕开Nichia专利。尽管碳化硅(SiC)基板与GaN存在晶格不符的缺点,但由于其磊晶速度较快,且具成本优势,仍受到市场的欢迎,OSRAM OPTO的蓝光LED晶粒除了自制外,主要自Cree购入。
b)Lumileds
Lumileds是由照明巨头Phillips和Agilent之合资公司,在高亮度LED方面具有领先的研发与制造技术。其Luxeon系列白光LED是目前市面发光效率高的LED产品,并领先汽车照明市场。Agilent是HP的光电半导体部门,为北美第一、全球第三大的高亮度LED厂商,亦为全球最大的光电组件厂商,其在LED的发展渊源已有30年以上的历史,为全球最大的AlGaInP四元高亮度LED厂商。该公司为发展LED照明市场,在1997年,由HP与Phillips照明合资成立Lumileds Lighting,并将照明及信号用之高亮度LED转至Lumileds,两者间维持技术支持与销售的合作关系。Lumileds不仅承袭了由Agilent长期耕耘LED的辉煌成果如:开发透明基板技术,也拥有完整由磊晶、晶粒、封装技术制作过程的专利。Lumileds Lighting 致力于研发Flip-Chip(倒晶法),将较大的晶粒以其先进的技术封装,期使LED可稳定地于高电流环境下操作,并提高组件发光效率,此种产品可适用于汽车及号志等领域。
虽然早期的白光LED受制于日亚化学在蓝光的专利屏障,进展并不顺利。不过各国在材料以及制程技术的研发仍积极研发投产上,其中仍是以美、日大厂较为积极,因此未来5-10年美、日仍是白光LED的领导者。
第三势力:台湾厂商
台湾LED产业以可见光为主,主要原因是台湾为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的生产基地。早期LED产业主要以封装为主,至1998年以后国内成立了十数家上游磊晶厂,并以生产高亮度LED磊晶片为主。台湾发展LED产业已有二十多年历史,整体而言,以中下游较具规模。目前是全球下游封装第一大及中游晶粒第二大生产地。
台湾典型的厂商中,上游磊晶厂商有全新、国联、华上、晶元等。中游有鼎元、光磊等。其中鼎元主力产品为红、绿、黄、橙色可见光LED晶粒;而光磊除晶粒制造外,还制造LED大型显示板。下游有亿光、光宝、佰鸿等。亿光为是台湾最大的LED下游封装厂;光宝为台湾最大的LED显示屏厂商。这些厂商大多在大陆设厂,以扩大产量,降低成本,增加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台湾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LED生产基地。
最具潜力的世界LED基地:中国大陆
除外资企业外,中国从事LED产业的单位超过400家。中国大陆积极投入超高亮度LED领域,到目前为止,可生产四元系AlGaInp的红、橙、黄色晶片,GaN基蓝、绿色晶片,以前低功率白光LED封装产品,其晶片以进口为主。典型企业包括深圳飞通光电子、方大国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海特光电、福创光电子等公司;上海北大蓝光公司;以及石家庄慧能光电材料、立德电子;大连路明等。
普遍认为大陆跟台湾的LED水平相差3年的技术差距,但是大陆LED产业的发展非常迅猛,要追上台湾看来只是时间的问题,尤其是目前台湾众多封装业者设厂大陆,无形提升了大陆LED封装的技术。同时,中国政府也大力支持LED的发展,例如国务院于2003年成立了半导体LED照明推动小组。再者,虽然在功率LED及高性能晶片市场依赖进口,但中国大陆很多部门在LED研发方面都下足了力度。这些部门包括中科院半导体所、南昌大学、厦门三安、深圳方大、上海北大蓝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