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通社,1月25日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Microelectronice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官网消息,其MCF256P芯片作为关键元器件随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的光谱01/02星(吉林林草一号/文昌超算一号),1月21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应用特点 由于国外的技术限制,面向微小卫星应用的大容量、高等级FPGA配置PROM芯片极度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微小卫星领域的快速发展。目前较多采用的COTS(Commercial Off-The-Shelf)方案,存在设计复杂、体积大,可靠性差等诸多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微电子所刘明院士的高可靠存储器研究小组(刘明、刘璟、谢元禄、毕津顺、张君宇、呼红阳、张坤、霍长兴、季兰龙、习凯等人)联合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开展了面向微小卫星应用的多功能FPGA配置存储解决方案研究。研究小组先后攻克了产品前端设计、功能验证及可靠性测试等诸多环节的技术难点,成功完成了MCF256P型256Mb高等级FPGA配置存储芯片的开发。该芯片具有容量大、体积小的显著优势,且采用三模冗余设计,有效提升了空间抗单粒子辐射能力。基于该芯片,在不增加额外控制芯片的情况下,实现了FPGA软件在轨重注及多版本存储/切换功能,为后续卫星功能在轨持续进化升级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有力推动微小卫星的智能化发展。  2018年3月,MCF256P型存储器正样交付长光卫星进行测试。经过严格调试,芯片通过所有功能模式验证,在贺小军主任担任总师的吉林一号光谱01/02星中作为FPGA配置存储器,实现了短波红外相机的多版本程序存储及在轨重注功能,降低了载荷体积和重量,有效提升了卫星的智能化应用水平。整星调试顺利完成,并通过长光卫星严格的环境可靠性试验考核,于2019年1月2日正式获批出厂。  目前,卫星在轨运行状态良好,主载荷已经回传图像,即将开展短波红外相机测试,并对MCF256P进行全面的在轨测试验证。  供货与报价 查询进一步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www.ime.cas.cn。(Lisa WU, 365PR Newswire)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