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通社,10月30日讯】东华大学(Donghua University)官网消息,其有两项科技成果闪耀“天宫二号”飞天路,分别是纺织学院研发团队的“半刚性电池基板玻璃纤维网格”成果,及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研发团队的航天员服装研发设计相关成果。  当太阳能帆板在太空正常展开的刹那,标志着“天宫二号”发射取得成功。常人也许想不到,航天器这对太阳能“翅膀”的高性能电池片居然是附着在玻璃纤维上,它们被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陈南梁教授团队编织成了半刚性的网格材料,出色地为“天宫二号”提供能源动力。 早在2011年,陈南梁教授团队的这一科研成果就成功助力“天宫一号”顺利飞天。而这次用于“天宫二号”的半刚性玻璃纤维网格材料,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升级,打造出了2.0版。 据陈南梁教授介绍,此次升级主要是对生产装备进行了改造,包括决定网格材料花纹结构的横移机构、均匀送出经纱的送经机构,以及使得线圈相连穿套的编织机构。可别小看这样的改造,织出来的玻纤网格材料过不过硬,够不够强,能不能受得了恶劣的外太空环境考验,一切的源头都在生产机器和工艺上。 经过一系列的机器和工艺改良及优化,应用于“天宫二号”上的半刚性玻纤网格材料的结构精度、强度、稳定性得到了很大提高,织物疵点由原来的3米一个疵点降为10m一个,总体强度较前提升了10%,从而有力地确保了此次“天宫二号”飞天任务的顺利完成。 尽管现代纺织的概念已提了多年,但对于老百姓而言,对于纺织的理解,似乎大多仍停留在“穿衣织布”上。从助力“天宫一号”、“天宫二号”成功飞天,到研发北斗导航卫星“星载天线金属网”,再到致力于服务“天舟”货运飞船,陈南梁教授团队一直坚守着东华纺织人的“初心”,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的道路上走得笃定而从容。 “中国的纺织技术已达世界一流,但在航空航天等其他领域的应用仍然相对是较少的,未来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探索和拓展纺织在其他产业领域的应用前景,让纺织为国家、为老百姓做得更多”。 此次,随“天宫二号”一同进入遥远太空的,还有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航天员服装研发设计团队相关科研成果。查询进一步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www.dhu.edu.cn/。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