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通社,1月26日讯】汽车网联化、智能化的发展势头正猛,备受关注。作为技术体系相对成熟且产品差异化显著的部分,智能座舱已成为主机厂和汽车零部件企业竞相投资和建设的重点领域。在这其中,智能座舱软件的丰富程度、性能优劣以及创新性,成为决定产品差异化的关键因素。 在此背景下,IDC于近日发布了《智能座舱软件市场研究,2023——大模型、体验感成为应用软件市场发展关键》(Doc #:CHC50352923,2023年12月)研究。对中国智能座舱软件的前沿技术和产品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全面梳理了市场结构、关键市场趋势以及典型的技术提供商。IDC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市场呈现以下趋势: 大语言模型实现突破,驱动车载语音向智能化、个性化升级 根据IDC研究,2023年语音交互功能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已经超过80%。随着增量市场空间被逐步覆盖,进一步拓展存量市场份额将是未来语音技术提供商的发展主题。语音语义技术在不断向响应更快速与准确演进,同时追求服务的个性化、智能化、场景化也成为了新的发展目标。技术提供商通常从软硬结合及软件算法两个层面进行产品能力的提升。 体验感成为新的关键词,渲染引擎助力交互3D化 随着车载娱乐信息系统以及车辆或行驶信息显示系统的不断丰富,车端需要向驾驶员和乘客呈现的内容也随之显著增加。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将内容从传统的2D形式向更具沉浸感的3D形态转变已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利用车端或云端的3D渲染能力,结合交互系统、HUD等设备,能够为驾乘人员带来更加出色的体验感,并助力车企树立差异化、个性化的品牌形象。目前,技术提供商已开始为主机厂提供相关服务,通过渲染引擎与定制化开发的结合,为各类场景提供解决方案,如地图导航或辅助驾驶的可视化、车载游戏、3D车况展示等。 触觉系统有望成为新一代重要的车载交互软件 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感官交互体验正逐渐成为车内配置的新潮流。基于视觉和听觉的用户体验已经不再是唯一的选择,触觉软件开始成为技术提供商和OEM厂商探索的新领域。触觉系统潜在的应用方向包括: (1)驾驶安全类:通过在方向盘上集成触觉反馈技术,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为驾驶员提供警示,例如车道偏离、前方碰撞等。此外,对于某些特定用途的车辆,如领导车等不适合使用语音交互的场合,触觉反馈提供了一种不打扰驾驶员的通信方式。 (2)驾乘体验类:通过在座椅上配置触觉反馈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娱乐系统为用户带来的体验感,从而有助于娱乐系统厂商提高营销效果和用户满意度。 推荐引擎助力智能运营 当前,丰富的网联数据与车辆埋点数据沉淀了海量的数据基础,结合智能决策等推荐引擎,能够形成主动向驾乘人员推荐个性化服务的新模式。具体而言,推荐引擎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将这些习惯转化成算法可识别的个性化数据,联动第三方网联数据,能够实现实时数据驱动闭环,从而主动为用户提供基于场景化的个性化服务。当前,基于场景化的个性服务可用于个性化娱乐软件推荐、场景化车控、智能化出行(选择餐厅、选择 充电站)等服务。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洪婉婷表示,依赖智能座舱软件打造汽车差异化已经成为汽车智能化、软件定义汽车浪潮下的重要方向。综合利用交互软件、推荐引擎将有助于主机厂快速形成具有品牌调性的产品。在部署新技术、新产品的同时,关注技术可能带来的算力和成本挑战,以及新兴技术当前仍然面临的性能问题和潜在优化方案都是必不可少的。 查询进一步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www.idc.com.cn,或发email至frankwang@idc.com。(Robin Zhang,产通数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