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通社,4月30日讯】2020年2月24日,发改委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实现L3规模化生产,L4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实现区域覆盖,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开展应用。当前自动驾驶技术正处于L2向L3级别转化的阶段,预计2022年L3级别的智能汽车渗透率会进一步提升,带动相关产业链快速发展。 多传感器融合方案趋势 未来自动驾驶系统中的感知层将会呈现出以配置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的发展趋势。汽车感知系统由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组成,其中摄像头在汽车感知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车载摄像头中功能各不相同,包括前视(前向驾驶辅助)、后视(倒车摄像头)、环视(全景环视系统)、侧视(盲点监测)和内视(驾驶员疲劳监控)等,不同类型的车载摄像头单价、功能、配置和性能需求均有所差异。 根据IDC数据,2024年全球L1-L5自动驾驶汽车出货量预计5,425万辆,2020-2024年CAGR约为18.3%;中国2024年自动驾驶汽车出货量预计将达到2,325万辆,占全球出货量的43%,2020-2024年的CAGR约为26.3%,其中L3级别以上预计出货达到29万辆。 车载摄像头市场稳步增长 目前L2级别摄像头搭载量在5-8颗,L3级别能到8颗以上,部分车型车身摄像头搭载量分别为11、12、13颗。从最新新能源车和传统车企ADAS系统搭载的传感器数量来看,各大车企最新车型搭载的摄像头数量最高已经达到14颗,且像素以500-800万高像素为主,各主流新能源车型对于摄像头(包含激光雷达等)的需求将会持续提升、放量。目前自动驾驶技术尚处于辅助驾驶阶段(ADAS),伴随ADAS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车载摄像头和镜头单车配备数量也会大幅增多。一方面,高层次的ADAS解决方案需要车载摄像头可以对环境信息进行快速感测并深度辨识周边环境,且逐步从单目向双目、多目转变,进一步提升识别精确度;另一方面,车载芯片算力提升,能够支持搭载更多摄像头。随着ADAS系统渗透率不断提高,车载摄像头行业快速增长。据Yole数据,2023年全球平均每辆汽车搭载镜头将从2018年的1.5颗增加至3颗,未来车载镜头将为镜头产业贡献明显增量。 据Allied Market Research数据,2017年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约114亿美元,2025年将有望达到241亿美元,对应2018-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9.7%。 目前大部分L2及以上级别的智能汽车均搭配毫米波雷达,其具有集成度高、探测精度高、探测距离远且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常用于盲区监测、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辅助、自助紧急制动等应用场景。近年来,智能汽车的发展加速了车载毫米波雷达渗透率的提升,其中77GHz方案市占率未来会进一步提高,有望成为车厂主流解决方案。据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927亿元,2018-2023年CAGR为33.3%,增速较快。 车身域控制模块是汽车内最重要的模块之一,主要负责汽车内共享数据的传输功能(雨刮、灯光、车门、发动机启动、车身控制、信息娱乐、远程信息处理及ADAS系统等车身功能)。融合以太网的车身控制系统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人性化、便捷性、舒适性及安全性等特性,将逐渐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张怡,产通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