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通社,10月4日讯】中国“新常态”的特征为:较低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伴随着朝拉动内需方向的逐步转型,这对在中国的外资制造型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由毕博(BearingPoint)中国和慕尼黑工业大学联合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86%的受访企业表示提高生产效率是其“重要”或者“最重要”的任务。共有64家企业参与了此次调研,调研分析结果展示了如何系统化地度量生产效率并克服企业面临的挑战。 此次调研《中国生产率简况2016》显示受访的大多数企业都在有规律地进行内部改善项目,但只有39%的企业认为他们的努力是足够的。员工的绩效被证明对于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同时受访企业表示缺乏动力、缺乏专注和缺乏流程的标准化是其改善进程中的主要障碍。大多数的受访企业表示正在研究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员工的绩效,同时指出消除文化和语言差异也是他们在实现目标道路上要克服的挑战。 37%的受访企业“满意”其目前的生产效率,同时63%的企业表示“不满意”或者“犹豫不决”。此次跨职能的调研分析显示他们正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其中员工的能力不足是对其生产效率不满意的企业的最大问题点,对其生产效率满意的企业面临着不可靠的销售和运营计划的困扰。 毕博中国合伙人Yvon Donval先生评论道:“从此次调研得出的结论是:当一个企业清楚地知道其薄弱点的时候,它才能制定出真正的、有效的行动计划来克服其面临的挑战,并做出合适的决定来快速改善其生产效率。” 此次由毕博中国和慕尼黑工业大学联合进行的调研分析结果显示,与制造型企业的生产效率紧密相关的六个因素是:员工积极性、文化统一、内部和外部协作、标准化的流程和活动、灵活性、数字化。 毕博中国和慕尼黑工业大学将这些要素定义为生产效率关键因素,并制定了针对每个关键因素的成熟度的量化方法,这个系统化的方法被称为“生产效率评估”,它可以帮助企业对其生产效率进行评估,并指引企业制定合适的改善方法。毕博中国总监Jan Bernstorf先生解释道:“我们的咨询顾问们共进行了15个方面、跨越8个与生产相关的职能的调研,并对我们定义的6个生产效率关键因素进行了评估。基于此全面的方法,我们能够鉴定企业在每个生产效率关键因素的当前和希望达到的成熟度水平,并根据企业客户的需求制定出最佳改善方案。” 参与调研的企业证实了其生产效率平均可以提高25%,前提是能够成功地消除在生产效率改善进程中的障碍。查询进一步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www.bearingpoint.com/zh-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