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通社,7月8日)综合外电报道,固态硬盘(SSD)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应用不再局限于移动电话、音乐播放器等移动电子设备,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甚至于服务器都可能成为SSD的下一步目标。另一方面,硬盘和光盘做为主流数据储存介质的地位每况愈下,但并非磁性和光学记录技术会走入历史,因为这些技术不但储存数据和扩充容量都非常便利,而且革新的速度仍领先固态记忆体。
全像式内存(holographic memory)就是一个例证,这个下一代的光盘技术可储存的数据是蓝光(Blu-ray)的10倍。
蓝光光盘似乎才刚崛起,但制造商的眼光已看得更远。Pioneer正在积极研发全像式存储技术,使用光聚合物原料,取代一般光盘使用的无机原料,其优势在于不需太强雷射光就可运作。Pioneer正在研发光盘原料受雷射照射时,稳定化学反应的方式,希望在5年后研发成功并降低成本至蓝光光盘之下。
据说,人类大脑平均可记忆10TB的信息。Hitachi GHT的目标是2010年将容量5TB的3.5吋硬盘商业化。去年10月,Hitachi公司已研发出一磁性读取头,能够以每英吋1TB的密度写入数据。
TDK Corp.也着手提升硬盘的容量。公司的研发中心SQ Research Center正在研发所谓微波协助磁性记录方式,使用微波让磁盘表面短暂不稳定,以便写入数据。这是硬盘30年来技术上首度实质概念的改变。如果TDK成功,一颗硬盘的容量可能超过20TB。
在硬盘问市至今50年的历史中,专家多次声称其容量已达到限制,但接踵而来的技术革新证明他们的看法是错误的。目前的硬盘容量已较50年前增加1亿倍,而且以每年提高1倍容量的速度增进。
采用闪存的SSD算是新技术,今天最大的容量仅能储存128GB的数据。Toshiba Corp.(6502-JP)计划在2009年推出512GB的SSD,但与硬盘相比容量仍较小,而且价格是其10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