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通社,5月6日讯】据IHS iSuppli公司的研究,南亚科技最近关于将发行7亿股新股的声明,显示该公司在关键的筹资方面保持成功。在台湾DRAM产业,南亚科技沿着一条充满不确定性的道路前进。
最近五年,南亚通过股票和债券以及贷款集资1702亿台币,约合58亿美元,主要用于支持资本支出。南亚的集资金额令力晶和茂德等其它台湾DRAM厂商相形见绌。同样在2006-2011年,力晶集资总额是33亿美元,而茂德是26亿美元。
IHS iSuppli公司的研究显示,尽管南亚尚未确定新股发行价格,但如果按0.53美元的现价计算,应该能够筹到3.7亿美元左右,这并不是小数,尤其是在台湾DRAM厂商复苏速度并不太快的情况下。与韩国等全球同业相比,在2008年DRAM产业下滑以来,台湾厂商的复苏速度较慢。
对于台湾厂商来说,2008年产业下滑对于负债比例较高的台湾DRAM厂商财务状况打击尤其严重,其后多数台湾DRAM供应商都能筹集到资金,但基本上是止损措施,用于偿还到期债务。2008年是全球经济严重衰退的开端。
这次DRAM产业衰退来势迅猛,平均销售价格急剧下降,2008年秋季以后现金余额一直没有机会充分回升。因此,多数厂商陷入困境,现金短缺迫使其推迟技术升级。
南亚则是一个例外。IHS公司认为,这次集资表明,南亚没有面临困扰其台湾同业的问题,能够摆脱制约其它台湾DRAM厂商的财务困境。南亚2009年以来筹到30亿美元,力晶仅勉强获得2.04亿美元,茂德集资额略高一些,为2.73亿美元。由于缺乏资金,力晶与茂德最近几年的资本支出预算大幅减少,2011年这两家公司合计为4.6亿美元,而南亚一家就是4.08亿美元。
南亚的好运主要源于其母公司台塑集团。在南亚资金紧张的时候,台塑集团多次向其伸出援手。目前,台塑集团持有60%以上的南亚股票。台塑在2010年11月支持南亚配股筹资约3.4亿美元,尽管当时南亚股票价格跌破了配股价。
除了购买南亚股票,财力雄厚的台塑还向南亚提供贷款,2010年贷款总计达7.5亿美元,供其购买设备,以向50纳米和42纳米工艺过渡。查询进一步信息,请访问http://www.isuppli.com/Memory-and-Storage/Pages/New-Share-Issue-Proves-Nanya-Plays-by-Different-Set-of-Rules.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