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免费注册
 用户登陆
 帮助中心
首页 展示 供求 职场 技术 智造 职业 活动 视点 品牌 镨社区
今天是: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您现在位于: 首页 →  展示 → 产品浏览
用户名称:
登陆密码: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产品分类
 电子组件
   电源模块
   功率模块
   收发器
   遥控器
   演示板
   更多
 集成电路
 分立半导体
 光电器件
 电子元件
 电子仪器
 电子设备
 电子材料
  综合查询
产品查询:
    
点击在新窗口中查看此图
产品名称:卫通达GPS防盗兼定位,一举多得
产品品牌:WTD
产品型号:012
参考价格:0.1
浏览人数:530
发布日期:2010/7/8 23:16:14
联系卖方:深圳市卫通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简介
-  快速的报警处理机制,将意外情况带来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提供多种监控方式,可对特定区域和线路进行重点监控-  兼容多种车载终端,赋予用户在硬件选择上的高度灵活性-  可同时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包括GSM/CDMA 短消息、GPRS、集群-  车辆实时监控、定位响应迅速,大大优于传统SMS
产品说明
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安系统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和问题,例如人口大量增长以及大量流动带来的问题、突发事件日益增多、犯罪分子“装备”日趋先进、犯罪手段日趋高科技化等等问题。在我国目前警力有限的情况下,解决这些问题在客观上要求公安系统提高信息化应用的水平,提高公安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以及出警的准确和迅速。因此,加速公安系统的现代化管理、以科技充实警力势在必行。

信息可视化、数据库、通信、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信息处理技术特别是与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的应用在公安行业的不断深入。可以将电子地图技术、GPS技术和公安系统的业务数据、业务流程有机地关联、融合,开发针对公安系统的地图应用系统,在公安系统内部专用网络(Intranet)上,实现基于电子地图的可视化管理、业务处理、业务分析、GPS应用等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公安户籍管理、安防、消防等业务领域,为公安系统的高效处理及决策支持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公安部门的警车、刑车、指挥车、消防车、金融押运、缉私船及邮电部门的邮政车等,长期以来迫切需要一种廉价的,能随时确定其瞬间位置并保证其执行任务期间安全的监测手段,以便实施有效的管理、调遣和援救。另外一方面,目前几乎所有的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仅能为固定目标提供服务,而对移动用户,例如押款车、出租车等在运行中被劫时,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因此建立一套能够对移动目标进行实时监控调度,统一管理的系统显得尤为必要。3G技术(GPS、GIS、GSM)的发展使得建立这样的系统变成可能。

公安地理应用系统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相结合,使其可以成为全面的犯罪分析工具。系统可以统一管理地图、数据库、多媒体资料(如拘捕报告,伤亡报告,法庭记录,罪犯照片等资料),根据一定条件例如作案凶器、作案手法、作案时间等,很快检索出某一类型的罪犯,帮助警方对犯罪资料及时进行分类,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公安地理应用系统与GPS结合,可以跟踪显示配备GPS设备的车和人,分析最佳路径。使预警、报警、处警融为一体,既可达到震慑抢劫车辆等不法活动的目的,又能为公安人员的机动快速反应提供技术保障。 
公安地理应用系统具有跨平台应用的特性,其终端设备可以是任何移动设备,如手机、PDA等.。公安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上述各种查询、分析、管理操作,特别适合公安业务机动性强的特点。

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安部门开始使用地理信息技术可视化解决方案,本方案由于综合GPS、GIS、数据库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等前沿学科,以充分发挥现有警察队伍的力量打击和预防犯罪。主要优点有: 
 
强大的准确定位、实时监控功能:迅速调配不同区域的警力资源,提高整体协作效率,缩短报警到出警的时间,提高出警的准确性;
 
快速的报警处理机制,将案件带来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快速准确的分析、判断发生警情的地理位置,分析空间几个可疑目标之间的内在关系,进一步揭示警情发生的内在因素和外在联系,用于指挥辅助决策;
 
超大容量,监控中心平台容量可容纳十万辆入网车辆:建立高速、高质量的以空间地理信息为背景的警用综合信息系统,在外勤—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分局或派出所之间以及个部门进行信息实时交换;
 
提供多种监控方式,可对特定区域和线路进行重点监控:实施监控目标、出警行动、防范目标、传感对象的实时地理跟踪,提供快速决策支持。
系统概念:
车载卫星定位服务系统是采用以数字移动通信网络(GSM、GPRS、CDMA等)为基础,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提供位置信息,辅以地理信息系统(GIS),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整合而成的高科技系统(简称3G系统)。系统由一个总控制中心,多个分控中心组成,监控范围可覆盖全省乃至全国。系统可与110报警中心、120急救中心联网,并与汽车相关配套服务单位和其它消费单位组成会员单位,为车主提供辅助的防盗报警、监控、查询、指挥调度、紧急救援等专业服务。

系统特点:
   强大的车辆准确定位、实时监控、高效调度功能
-  快速的报警处理机制,将意外情况带来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  提供多种监控方式,可对特定区域和线路进行重点监控
-  兼容多种车载终端,赋予用户在硬件选择上的高度灵活性
-  可同时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包括GSM/CDMA 短消息、GPRS、集群
-  车辆实时监控、定位响应迅速,大大优于传统SMS方式
-  系统具有完整安全以及自动灾难恢复机制,保证系统安全稳定
-  支持多级架构,多中心级连、分布式互联
-  业界领先的高速引擎,特别适合实时监控系统
社会效益:
 提高警队整体协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
 统一车辆信息管理,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
 缩短报警到出警的时间,提高出警的准确性;
 
辅助案件分析,提高破案率,可作为案件侦破辅助证据;
 
大大提高公安系统快速反应能力和整体联动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信息可视化分析,尽早发现潜在不安定、不安全因素,发现对公众对社会的威胁因素以及潜在安全隐患等。
建设原则:
GPS监控和调度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在设计系统的技术实现方案时我们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可靠性:
保证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是设计的先决条件。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后备及灾难恢复系统,使系统在部分故障时仍然能够提供其它模块的服务,并且能够很快的排除故障正常运行;

扩展性:
在设计上我提供了一个扩展性很强且在扩容升级时浪费最少的系统。系统设计遵循开放性原则,可支持多种硬件设备和网络系统,软硬件支持二次开发。

安全性:
本系统的数据涉及公安系统内部秘密,而系统又可通过Internet对外提供接入,数据的安全性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对于网络系统需要采取防范措施防止黑客的入侵、外对于操作员权限也将进行分级审核,提供系统总体闭环检测及网管方案,实现对整个网络的自检以及一定程度的自恢复。

标准性:
系统实现时尽量采用符合工业标准的技术,保证技术实现的质量,以及便于日常维护和系统的扩展。

稳定性:
系统由应用层、通信层、终端用户层组成。其中应用层统软、硬件在生产及配置上均按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要求进行。通信层运用国家GSM移动通讯网和技术成熟度较高的无线寻呼系统。
 


系统架构
 
系统功能简介:

 
  实时查询车辆的位置和行驶数据信息

  对于所查询车辆的选择可以按单辆车、分组或全部车辆进行,选中车辆的实时位置信息和行驶数据信息将向管理中心报告。位置信息包含经纬度值,行驶状态信息包括时间、速度、方向、设备故障、空车/重车(是否已载客)信息等。

 
  实时监控车辆行驶状态等信息

  管理中心可按单辆车、分组或全部车辆选择,要求车载终端按照预设时间间隔连续上报车辆的行驶状态、实时位置等信息,实现对于车辆的连续的实时监控功能。

 
  历史轨迹上传及轨迹回放

  车载终端上存储的历史轨迹记录可以由管理中心通过无线方式按照时间段提取后存储于管理中心,轨迹点可以在管理中心电子地图上回放以重现车辆的行驶过程。

 
  报警功能

 车载终端设备配置紧急报警开关(轻触开关或按钮),在有紧急情况如遇劫、求助等情况发生时,驾驶人员按下按钮后车载终端会立刻向管理中心发送报警信息,管理中心接收到报警信息后立即以声音提示结合文字提示信息通知值班人员,配合电子地图上位置信息为值班人员提供及时完整的报警信息和处理流程。

 
  语音监听

 当某些特殊情况发生后如劫警,可由车载终端主动向指定号码的固定或移动电话拨号,使监控中心可以监听车内情况;或由中心主动拨号监听车内声音。(终端可设置:允许任何监听、仅允许报警后监听)

 
  远程遥控断油/断电

  车载终端可配备断油电装置,管理中心在确认警情发生或其他特殊情况下,可以向车载终端发送断油/电指令,车载终端在接收到指令后将执行断油电的动作,车辆将无法点火。

 
  文字信息显示、应答

  车载终端配合外接的中文液晶显示屏可与管理中心之间实现车辆电招、调度、应答、信息收发等功能。

 
  越界/超速报警

  由管理中心系统设置的车辆行驶速度上限限制值发送到车载终端并由车载终端保存该设置,在行驶过程中若判断当前行驶速度超出速度上限值时立即向监控中心上报超速报警;中心系统亦可设置活动区域到车载终端并由车载终端保存该设置,在行驶过程中判断车辆驶出或驶入该区域时则向监控中心上报越界报警信息。管理中心系统记录报警信息并立即以声音提示并结合文字提示信息通知值班人员,配合电子地图上位置信息为值班人员提供及时完整的报警信息和处理流程。当行驶速度接近预设超速报警值时车辆内部蜂鸣器可发出提示音,用以提示司机注意。

资料下载
(本产品没有相关下载)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您是否还没有 注册 或还没有 登陆 本站?!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产品及服务 ┋ 联系我们 ┋ About 365PR ┋ Join 365PR
Copyright @ 2005-2008 365pr.net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产通互联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E-mail:postmaster@365pr.net 不良信息举报 备案号:粤ICP备06070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