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通社,1月29日讯】传统电子制造方式已无法满足未来物联网、大数据采集与个性化电子产品对各类电子器件的巨大需求,万亿传感器时代正在到来。印刷制造以及在柔性基材上的制造为满足这些需求提供了新方法与新思路。在过去几年中,柔性电子、印刷电子与可穿戴电子正在成为从产业界到市场所关注的新一代电子技术领域。   慕尼黑博览集团、欧洲有机与印刷电子协会(OE-A)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印刷电子中心,藉2016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productronica China)之际,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推出“中欧柔性与印刷电子论坛”:  - 论坛时间:2016年3月15日  - 论坛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1馆二楼M15会议室  - 主办单位:慕尼黑博览集团、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 协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印刷电子中心  - 支持单位:欧洲有机与印刷电子协会(OE-A)、全国印刷电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2016中欧柔性与印刷电子论坛大牌云集,主要嘉宾包括: Wolfgang Mildner,MSWtech创始人,LOPEC主席。Wolfgang Mildner是MSWtech 创始人,欧洲有机与印刷电子协会(OE-A创始成员和董事会成员,同时他还是LOPEC大会主席。2004-2014年他担任PolyIC董事总经理,之前还曾服务于西门子任商务部门负责人,拥有计算机学位。 Klaus Hecker博士,欧洲有机电子协会(OE-A)董事总经理。 2005年至今,Klaus Hecker博士在德国机械及制造商协会(简称VDMA)旗下欧洲有机电子协会 (OE-A)任职,担任董事总经理。2003年,他于德国法兰克福加入VDMA, 出任项目经理,负责OLED制造实验性项目,期间主要负责技术评估、研发规划、资金筹集等。加入VDMA之前,他就职于德国美因茨微技术研究所,负责平面显示项目。他在德国科隆大学获得固态物理学博士学位。  崔铮教授,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崔铮教授曾在英国工作了20年,分别在剑桥大学和Rutherford Appleton 实验室任首席科学家和研究组负责人。2009年10月回国,加入苏州纳米研究所,并创立了印刷电子研究中心。该中心是中国在印刷电子领域首家研究机构,在中国处于研发的领导地位。他与研发团队共同开发了大量的研发成果,如印刷电子专用墨水合成,以及导电墨水在印刷薄膜晶体管、光伏和发光二极管的应用等。其中工业化生产金属网透明导电薄膜的创新技术已经在触控板领域被广泛了。 Paul Breddels博士,Holst全球业务发展总监。Paul Breddels博士一直在平板显示、半导体、太阳能和塑料薄膜电子等高科技领域做管理与研发工作。所工作过的公司有飞利浦, 默克,Roth & Rau. 近来,Paul为荷兰的Holst中心设立了业务拓展部门,致力于在亚洲的技术推广,帮助创新型创业公司进入亚洲市场。 Toshi Kamata博士,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Toshihide Kamata博士1991年在京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加入AIST。1995年到1996年,在Max-Planck研究所担任研究员,方向为固体物质领域。目前,他是AIST柔性电子研究中心的负责人,筑波大学教授,也是JAPERA研发部门总监。研究领域在印刷电子、柔性电子与显示科技。他正在管理关于柔性显示器、标签和传感器的研发项目,以及参与印刷电子与显示设备的国际标准制订工作。 张霞昌博士,院长,常州印刷电子产业研究院。 张霞昌博士世界闻名,也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芬兰的赫尔辛基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他是常州印刷电子产业研究院院长,也是IAPE全国印刷电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副秘书长。他是昆山印刷电子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其发明的印刷薄膜电池技术获得了由《时代》杂志主办的“世界年度8大发明奖”。张博士在芬兰的Enfucell公司被2007年达沃斯经济论坛选为当年科技先锋。他个人拥有40多项专利,印刷薄膜电池也已经开始工业化生产。  郑立荣教授,复旦大学。郑立荣教授2001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理工学院(KTH)获得电子系统设计博士学位。之后,在KTH先做研究员,副教授,后任正教授。2007年,在爱立信任专家。他创立了KTH的iPack VINN Excellence中心。从2008年开始,任复旦大学客座教授,2010年后任特聘教授。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环境智能应用的电路与系统,媒体方向应用,无线传感器,物联网。目前已经发表了200多篇论文。  张兴业,副研究员,中国科学研究院化学所。 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导电油墨、印刷电子技术及其在射频天线、触摸屏、显示照明等领域的应用。在Adv. Mater., Nanotechnology, J. Mater. Chem.等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申请相关专利20 余项,承担和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一项,北京市重点课题“有源智能卡模块集成工艺开发”一项,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子课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Mike Clausen,现场项目经理,英国工艺流程创新中心(CPI)。作为英国工艺流程创新中心(CPI)的现场项目经理,Mike负责监督印刷电子项目的管理与落地实施。他拥有25年的电子领域的研发经验,规模化生产与客户服务。他曾服务过多家大中型英国和国际电子公司,如富士通微电子、飞利浦半导体、飞创和RFMD等。他对过程生产、技术开发、流程整合、产量提高、项目管理都有深刻理解。目前发表了14篇论文,拥有4项专利。  查询进一步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ep.mmi-shanghai-edm1.com,或者咨询朱婧婧小姐:joyce.zhu@mmi-shanghai.com。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