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城市大学(城大)于7月17至19日举办“两岸四地大学国际化校长论坛”,校长郭位教授与40多位来自内地、台湾、澳门及香港高等院校校长及政界代表会聚一堂,共同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校园国际化策略和目标,并交流各院校在推行大学国际化进程中的经验和心得,旨在积极推动校园国际化。
论坛开幕礼今天(7月18日)举行,由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李刚先生、国家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丁雨秋女士、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常任秘书长黄鸿超太平绅士、中南大学黄伯云校长及城大校长郭位教授担任主礼嘉宾。
李刚先生致辞时表示,回归11年以来,香港与内地的关系更加紧密。他说:“国家科技部已在香港成立五所国家重点实验室,而在香港接受高等教育的内地学生人数也已逾两万。我们感激城大校长郭位教授搭建两岸四地沟通平台,并期望大家透过论坛深化合作,共同进步。”
丁雨秋女士代表国家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先生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她期望与会者能藉着论坛促进沟通与合作,为各地高等教育发展作出贡献。
黄鸿超太平绅士表示,为了提高香港学生的整体竞争力,特区政府推出一系列推动本地高等教育国际化措施。他说:“我们深信各位必定能持守大会沟通及合作的宗旨,为推动两岸四地的合作作出贡献,让下一代获得更优质教育。”
黄伯云校长表示,大学国际化就是要配合整个世界的发展,培育具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这次论坛是难得的机会,让大家分享经验,对各地大学发展必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黄校长说。
郭教授表示,在全球一体化发展下,作为培育未来社会楝梁的高等学府,应该调整策略,把握时机,迎接挑战。他说:“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两岸四地高等教育决策者、院校领导及教育专家,来城大交流与分享推动大学国际化方面的经验和心得,并对大学国际化进行深层次的反思。”郭教授认为,两岸四地的大学应汲取世界上先进成功的经验,同时向世界输出影响和价值,传播中华文化。
论坛分三个部分,以主题报告、演说及讨论等形式进行研讨。主题题目分别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主题与共识”、“校园国际化──策略与目标”及“在国际化大背景下提升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与加强中国大学的合作与进步”。
大会更邀请到哈佛大学杜维明讲座教授及国立交通大学张俊彦教授主持午餐及晚餐演讲。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应邀于午餐期间演唱。杜维明教授在哈佛大学担任中国历史及哲学教授,同时又是北京大学人文学讲座教授。张俊彦教授曾担任国立交通大学校长,并创办了国家毫微米组件实验室及担任主任一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