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通社,3月31日讯】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SMIC;NYSE股票代码:SMI;HKEX股票代码:981)官网消息,由于整体晶圆付运量增加,其截至2010年12月31日止销售额由2009年的10.704亿美元增加45.3%至2010年的15.548亿美元。特别是,中芯国际2010年的收入净额为1400万美元,而2009年则有9.625亿美元的亏损净额,这是成立以来首次盈利!
产品策略瞄准国内
中芯国际凭藉中国优势,于大中华市场的业务增长强劲,对收益总额的贡献自2009年的35%增至2010年的39%。
中芯国际表示,尽管2010年的营商环境严峻,其仍持续受惠于其位于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中国集成电路市场的策略性地位,目睹国内稳定增长,尤其是振兴经济计划点燃强劲内需。鉴于其业务2010年开始改善与恢复,加上产能利用率于第四季反弹至96.8%,来自更先进0.13微米及以下製程的收益录得大幅增长。
中芯国际于2010年开创多个重要里程碑。年初,中芯国际向格科微电子以CMOS图像传感器加工技术交付10万片8吋晶圆。Synopsys于5月宣布开始提供用于65纳米低漏电工艺技术的经硅验证和获得USB标志认证的Design Ware USB2.0nano Phy知识产权。此外,中芯国际与领先芯片设计公司合作,共同研发65纳米及40纳米的低漏电工艺技术。
2010年,中芯国际公司新增41名客户,大部分新客户为中国的芯片设计公司,其营收因此录得高速增长。尤其是,无论按收益计算,抑或按採用先进技术的新产品(部分为65纳米技术)数量计算,中芯国际中国业务一直稳步增长。此项趋势亦显示,中国的创新与设计能力正以高速赶上世界各国。
在中国的芯片设计公司中,具备创新设计与产品且潜力优厚的一众新星持续出现,中芯国际为该等公司提供多款应用技术,包括CMOS图像感应器(CIS)、CMMB移动电视、高清电视、RFID、无线产品及其他产品。为达到此项目标,中芯国际维持与中国现有客户及新增客户一贯合作承诺,进而紥稳作为市场上领先代工企业的地位,同时继续拓展全球市场。
技术成就市场
2010年,中芯国际晶圆总付运量为1,985,974片8吋等值晶圆,较去年增加44.3%;价格方面,2010年平均售价由每片晶圆778美元增加0.6%,至783美元。倘剔除DRAM业务的收益,利用0.13微米或以下製程技术的晶圆收入所佔百分比在上述两个期间自47.5%升至54.5%。
系统晶片(SOC)之技术上,ARM与中芯国际协定在65纳米和40纳米低漏电工艺节点上合作开发先进的ARM领先物理IP库平台。目前65纳米低漏电工艺已成功步进量产阶段,自2009年第三季度量产开始,累计已付运晶圆超过1万片,大多在其北京300mm芯片厂生产。
製程方面,0.13微米及以下製程的收益自2009年的48%增至2010年的52%,而65纳米技术对2010年晶圆收益贡献5%。另外,45纳米低功耗技术开发如期进行,本公司同时将技术供应扩展至40纳米,另外扩充至包括55纳米。
研发方面,2010年的研发开支为174.9百万美元,佔本公司销售额11.2%。研发工作主要集中于本公司的逻辑晶圆及系统晶片(SOC)业务。
优化产品组合
按地区收入计算,北美客户贡献收益总额的55%,仍属于中芯国际2010年最大的客户组别,反映先进制程的强劲增长。其他地区,中国本土客户于2010年的贡献收益总额为28%,台湾客户紧随其后贡献11%。
产品类别方面,通讯产品佔贡献收益总额的49%,继续成为中芯国际最大业务分部。同样地,消费产品贡献的收益比例自2009年的38%增至2010年的40%。
有趣的是,北美客户(包括主要的集成设备製造商及芯片设计公司)对通讯产品(主要为移动电话、网络及WLAN(无线区域网络)应用产品)的需求强劲,而中国客户则对消费及通讯产品(包括数码电视、电视机顶盒、移动电话,可携式媒体播放器(PMP)及个人电子助理(PDA)产品)的需求强劲。
整体代工市场步入佳景
展望未来,中芯国际认为2011年的前景相当乐观,整体代工市场已经步入佳景,中国市场更加强大。2011年里,客户趋向需求平均售价较高技术更先进的製程,中芯国际资金开支主力将用于生产需求殷切且平均售价较高的12吋晶圆。
查询进一步信息,请访问http://www.smics.com/website/cnVersion/Homepage/index_1024.html.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