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通社,9月20日讯】香港中文大学(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CUHK)官网消息,其电子工程学系领导的合作研究团队,最近发表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通过主动应用忆阻器固有的随机开关特性,成功研发一种轻量、高容错的随机运算架构,能显著提升边缘设备[1]的视觉处理效能,适用于自动驾驶、虚拟及扩增实境穿戴装置和医疗影像设备等多种应用场景,为资源受限环境下的人工智能提供创新硬件解决方案。有关成果已于国际研究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刊登。 忆阻器(Memristor),全称为记忆电阻器,是新世代微电子元件,具有极低能耗及同步储存与运算数据的能力,为推动未来AI计算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其固有的电学开关随机性一直被视为精密运算的干扰因素,过往研究多集中于抑制该特性以提升准确度。 逆向思维 化随机性为优势 研究团队另闢蹊径,主动利用忆阻器的固有随机性,提出一种基于概率原理的随机运算架构,实现更轻量化且高度容错的图像处理方案。 为验证此概念,团队利用忆阻器构建的概率逻辑进行边缘检测[2],通过提取图像中的轮廓和纹理等基本视觉线索,帮助人类或机器理解图像并作出初步决策。图像处理通常涉及大量矩阵乘法与梯度计算,若使用传统二进制运算,会造成大量能源消耗及延迟,难以在资源有限的边缘视觉场景中应用。此外,传统计算方式对数据精度要求较高,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中噪声或干扰影响,导致计算错误。 新的随机运算架构则将数据转化为0与1的随机序列,以概率方式执行逻辑运算。这种数据表示方式天然具有容错性,因为成对的比特翻转(即因干扰导致数据中的0和1意外反转的错误)造成的影响可以相互抵消。此方法更贴近人类视觉与AI决策特性,为各类边缘设备的实时分析与计算提供强大支援。 能耗降低95% 容错能力达50%  助力自动驾驶与医学影像诊断 研究团队设计了应用忆阻器特性的随机数编码器,并与逻辑运算结合,构建出轻量化的随机逻辑单元。随机数编码器将数据编码为具良好可控性的随机数,进行基于概率的逻辑运算。团队以「罗伯茨交叉算子[3]」进行实体测试,成功提取图像的轮廓和纹理。测试结果显示,新技术可将能耗降低多达95%,即使在容忍50%位元错误的情况下,仍能维持稳定的图像处理效果,展现出卓越的能源效率与系统韧性。 论文通讯作者、中大电子工程学系助理教授胡国华教授表示:「目前研究成果令人鼓舞,惟要实现大规模应用,仍需克服多项挑战,包括忆阻器与周边电路的整合,以及大规模电路集成的操作问题。此外,忆阻器的产品质素亦是大规模应用的关键问题,不同元件间的制造差异亦会对技术的可靠性与和效能造成明显影响。」 论文第一作者宋乐凯博士表示,未来将就忆阻器、随机数编码器及周边电路进行整合与优化,并透过硬件与演算法的协同设计,以解决电路噪音与延迟等问题,进一步提升系统稳定性与扩展性。尽管如此,研究团队认为此技术将为自动驾驶、虚拟实境(VR)、扩增实境(AR),以至医学影像诊断等,需要轻量化计算及高容错的边缘视觉AI系统,开闢崭新的发展路径。 查询进一步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www.cpr.cuhk.edu.hk/sc/news-centre/press-releases,以及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9872-2。(Robin Zhang,产通数造)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