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通社,9月13日讯】南京大学(Nanjing University)官网消息,陈鹏副教授、陆延青教授研究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张万隆助理教授、袁小聪教授研究团队在软物质光子学领域取得新进展,构筑了拓扑手性层状铁电液晶超结构,基于其独特的快速电光响应性,提出了一种高速选择边缘增强成像的新方案。该结构在低电场驱动下发生有效光轴的分布重构,实现了矢量光场的动态调控及正交维度边缘检测的快速切换,展示了宽带高效、动态高速的光学模拟运算技术,拓展了软物质在成像及光计算领域的应用。 液晶以其对电、磁、光、热等多元外场的良好敏感性而闻名,在显示行业仍占据主流地位。手性近晶C相铁电液晶作为一种十分特殊的液晶材料,在无外场时,液晶分子以固定的倾斜角度围绕层法线旋转,自组装形成独特的手性层状结构;而在外部电场作用下,铁电液晶的指向矢发生面内旋转,具有超快速的电光响应特性。铁电液晶在电致解旋型模式下,具有超高速可调光轴,研究者们发展了铁电液晶波片、光栅及菲涅耳透镜等动态光子元件,进一步丰富了主动可调光学技术。若能深入探究其可重构的光轴分布,打破常规二元结构的局限,铁电液晶有望赋能光学模拟运算,助力动态边缘成像的新方案。 南京大学陈鹏、陆延青团队与深圳大学张万隆、袁小聪团队深入合作,提出了一种可快速重构的拓扑手性层状铁电液晶器件,探究了电场驱动下的矢量光场动态变换,实现了正交维度、宽带光学图像边缘的快速选择与切换,为动态实时光学图像处理提供了新技术。构筑等效光轴分布满足α = 0.5φ+α0的铁电液晶器件,该铁电液晶器件对入射线偏振光的空间频谱进行相位调制,正交检偏后近似实现一维空间微分。携带图案信息的输入光场与传递函数的卷积使得图案局域无变化区域发生相消干涉,而边缘区域被强化。事实上,输出边缘方向与α0高度相关,通过选择不同的α0,可以增强沿不同方向的边缘。有趣的是,铁电液晶超结构的整体等效光轴可以通过施加的外部电场进行重构。当外加电场的极性改变时,α0将改变2θ(从-θ/+θ变为+θ/-θ),导致所选择的边缘方向发生同步变化。在外加电场正极性下,α0=+θ=+π/8,垂直边缘被选择并显著增强;相反,对于负极性,成像过程中有选择地突出显示了水平边缘。在该方案中,拓扑手性层状液晶超结构在电场控制下发生解旋,不同极性条件下有效光轴分布重构,可以实现两个正交方向边缘像的快速选择与动态切换。 (1)拓扑手性层状液晶超结构动态调控矢量光场 研究团队利用非对称平面锚定、光控图案化取向和缓变降温技术在铁电液晶中引入螺旋渐变排列及中心拓扑奇点,构筑了拓扑手性层状超结构,实现了沿角向渐变的面内等效光轴分布。得益于铁电液晶的独特电场刺激响应性,在施加大于或等于阈值电压的外电场时,该液晶螺旋超结构将发生解旋和重构,对矢量光场有不同的调制作用。外加电场极性为正时,等效光轴实现+θ的同步旋转;极性为负时,等效光轴实现-θ的同步旋转。改变外加电场极性,出射线偏振方向发生整体同步旋转,形成具有另一种偏振分布的矢量光束,从而实现了矢量光束的旋转变换。 研究团队演示了倾斜角为25°的铁电液晶材料在不同电场极性条件下,螺旋结构的变化和矢量光场的调控能力。施加正极性电场时,拓扑手性层状液晶超结构发生解旋,等效光轴分布整体旋转+25°;极性反转时,等效光轴分布相较初始态整体旋转-25°,相较正极性条件下整体旋转-50°。该液晶超结构的正交偏光显微照在相反极性的外加电场下,于两种状态之间快速切换。当入射光为波长550nm的水平线偏振光时,在不同极性外加电场下,产生的衍射光斑均呈现圆环形光强分布,但相应的矢量光场偏振分布近似正交,发生了整体偏振旋转。 (2)可快速选择的宽带光学边缘检测 可控的矢量光场偏振分布旋转为光学图像边缘的选择性识别提供了新思路。研究团队利用4f系统,经偏振片调制后的光学图像“1”照射置于4f系统频谱面的铁电液晶超结构,在外电场极性为正时,检偏片清晰地滤出了该图像的竖直边缘像;反转外加电场的极性,输出像切换为水平边缘。动态控制电场的极性,实现了光学图像边缘的快速选择与动态切换。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正交检偏的光路设计,未调制的零级光被强烈抑制,使得该方案在可见至近红外的宽光谱范围内均可适用。 铁电液晶的卓越电光特性赋予该选择性边缘检测技术超快的响应速度。竖直边缘像切换至水平边缘像及其相反过程的响应时间,分别测量为53μs和60μs,较比普通液晶光学器件快两到三个数量级。进一步地,该铁电液晶动态器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逆性,在数千次开关周期循环过程中维持稳定的㇏响应特性,波形没有明显变化,展现出优越的动态性能。 本研究提出的铁电液晶动态光学元件实现了电控有效光轴的分布重构,有效改善了传统光学边缘检测器件不可调、功能固定等局限性,实现了矢量光场的动态调控及正交维度边缘检测的快速切换,提供了动态光学边缘检测的新策略,挖掘了拓扑手性液晶超结构在光学模拟运算领域的潜力。此外,该器件有望与商用高速成像仪兼容,促进多维光信息的快速采集和实时处理,助力机器视觉等领域的前沿应用。 相关成果以“Fast selective edge-enhanced imaging with topological chiral lamellar superstructures”为题,在线发表于National Science Review(DOI: 10.1093/nsr/nwae247)。南京大学为该工作的第一完成单位,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研究生陈闻、朱栋为共同第一作者,南京大学的陈鹏副教授、陆延青教授与深圳大学的张万隆助理教授、袁小聪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生刘思嘉、张逸恒、朱琳、李超逸及副研究员葛士军对本文亦有重要贡献。该研究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江苏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资助完成。 查询进一步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www.nju.edu.cn/info/1067/374041.htm。(Robin Zhang,产通数造)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