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通社,6月12日讯】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官网消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技术的规模发展高度依赖于高性能低铂(Pt)阴极氧还原催化材料体系的开发。原子结构有序的Pt基金属间化合物相较于无序Pt合金可增强催化活性与稳定性,是一类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催化剂体系。然而,由于强的Pt-Pt或Pt-M键和高原子扩散势垒,使得该体系的制备需要大于700 °C的高温条件,也因此易使纳米晶团聚/烧结,导致催化性能劣化,难以实现规模化制备。 近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郭少军教授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箐教授团队,在科技部资助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催化重点专项项目(2021YFA1501001)的支持下,在Nature Materials发表了题为“Metal Bond Strength Regulation Enables Large-scale Synthesis of Intermetallic Nanocrystals for Practical Fuel Cells”的研究论文,提出了低熔点金属弱化金属键强新策略,开发了Pt基有序金属间纳米催化材料的低温规模化制备工艺,构筑了高性能氢空燃料电池器件。 该论文提出了通过在PtM合金中引入低熔点金属(M' = Sn、Ga、In)弱化金属键强新策略,低温构筑有序化应变催化剂,在创纪录低温(450 °C)条件下实现了原子结构高度有序的L10-PtMM'(M = Ni、Co、Fe、Cu、Zn)金属间纳米晶的规模制备(单批次达10克)。 研究发展的原位表征技术,阐明了低熔点金属促进的无序-有序相转变新机制。该过程包括: i) 低熔点金属掺杂弱化金属键强度,降低活化能; ii) 表面低配位自由原子的形成和扩散; iii) 低温下表面扩散诱导(110)表面L10相的成核; iv) L10相的持续生长及晶格压缩,直至形成高度有序的金属间结构。 所制备的L10-Pt-Ni-M'/C和L10-Pt-Co-M'/C作为阴极催化剂组装了氢空燃料电池,在轻型和重型卡车中均表现出卓越的性能。尤其在重型卡车条件下,40%L10-Pt50Ni35Ga15/C催化剂在0.7V下可实现高达1.67Acm-2的电流密度,9万次循环后的活性损失仅20%,超过了美国能源部的性能指标,是目前报道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最佳低铂阴极电催化材料,展现了其在重型卡车中的重要应用前景。 郭少军和李箐为论文通讯作者。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A1501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新基石基金会等项目的支持。查询进一步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news.pku.edu.cn/jxky/24ed063b0764425fb112b5385d4a5581.htm。(张嘉汐,产通发布)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