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免费注册
用户登陆
首页
展示
供求
职场
技术
智造
职业
活动
视点
品牌
镨社区
今天是: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您现在位于:
首页
→
产通直播
→ STEAM(学术科研)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在低时延网络传输研究获进展
2024/1/25 9:19:50
【产通社,1月25日讯】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官网消息,以视频直播、云游戏等为代表的交互式应用,对端到端传输时延提出了极高要求。移动网络的高动态性和异构性,导致传统网络传输机制无法满足交互式应用时延需求。近日,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振宇带领的国际合作团队对低时延网络传输开展研究。
该研究在两个层面开展协同传输。首先,团队提出了多路径协同传输协议。移动终端通常可连接Wi-Fi、蜂窝网络等多种网络,存在多条传输路径。多路径传输的一大挑战在于路径传输质量存在差异,导致传输时延受限于慢路径。该研究提出了QoE感知的多路径传输调度机制,根据应用QoE需求,动态调整数据包分配和发送策略,以极少的冗余传输实现高吞吐、低时延传输。同时,研究人员设计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多路径传输拥塞控制机制,实时感知瓶颈链路,选择最优的拥塞控制算法,进一步降低传输时延。
其次,该团队提出了端-边-云协同传输机制。移动互联网传输的瓶颈链路往往在“最后一公里”,即整个端到端传输受限于靠近客户端的移动网络侧。在这种网络环境下,传统面向端到端连接的传输机制,面临网络拥塞反馈周期长、丢包恢复慢等问题,导致较大的网络传输时延。该研究提出的端-边-云协同传输机制,把拥塞控制从服务器侧卸载到靠近客户端的边缘节点,大幅缩短了拥塞反馈周期,并加快了丢包恢复。该团队设计的协同传输机制,使得云端服务器端在没有拥塞控制算法的情况下,仍然能准确计算拥塞窗口。相关研究工作已用于互联网企业,服务上亿用户,显著降低了传输时延,满足了视频直播等业务需求。
相关工作连续发表在计算机网络领域顶级国际会议NSDI 2024(USENIX 网络系统设计与实现研讨会)、MobiCom 2024 (ACM 国际移动计算与网络会议)、ICNP 2023(IEEE 国际网络协议会议)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国际伙伴计划项目的支持。查询进一步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www.cas.cn/syky/202401/t20240118_5000893.shtml
,以及
http://ieeexplore.ieee.org/abstract/document
.10355608。(Robin Zhang,产通数造)
(完)
→
『关闭窗口』
-----
[
→ 我要发表
]
上篇文章:
重庆大学“电工电子基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普源…
下篇文章:
中科院微电子所在存内高维计算时空信号编码方面取得…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没有相关评论)
您是否还没有
注册
或还没有
登陆
本站?!
分类浏览
|
官网评测
>|
官网
社区
APP
|
STEAM
>|
学术科研
产品艺术
技术规范
前沿学者
|
半导体器件
>|
产品通报
企业动态
VIP追踪
|
电子元件
>|
产品通报
企业动态
VIP追踪
|
消费电子
>|
产品通报
企业动态
VIP追踪
|
商业设备
>|
产品通报
企业动态
VIP追踪
|
电机电气
>|
产品通报
企业动态
VIP追踪
|
电子材料
>|
产品通报
企业动态
VIP追踪
|
电子测量
>|
产品通报
企业动态
VIP追踪
|
电子制造
>|
产品通报
企业动态
VIP追踪
|
应用案例
>|
家庭电子
移动电子
办公电子
通信网络
交通工具
工业电子
安全电子
医疗电子
智能电网
固态照明
|
工业控制
>|
产品通报
企业动态
VIP追踪
|
通信电子
>|
产品通报
企业动态
VIP追踪
|
交通工具
>|
产品通报
企业动态
VIP追踪
|
基础工业
>|
产品通报
企业动态
VIP追踪
|
农业科技
>|
产品通报
企业动态
专家追踪
|
信息服务
>|
企业动态
|
光电子
>|
企业动态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产品与服务
┋
联系我们
┋
About 365PR
┋
Join 365PR
Copyright @ 2005-2008 365pr.net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产通互联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E-mail:postmaster@365pr.net
不良信息举报
备案号:
粤ICP备06070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