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通社,1月18日讯】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官网消息,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三十周年庆典暨2022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于2023年1月10日下午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举行。 实验室名誉主任甘子钊院士,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贺贤土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原院长谢心澄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高原宁院士,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张国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科学部常务副主任董国轩,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基础研究与社会发展处处长李人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科学部物理一处处长刘强,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部长谢冰教授等嘉宾现场参加会议。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李树深院士,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南方科技大学俞大鹏院士,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顾瑛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主任封东来院士,南开大学许京军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陆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金奎娟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传峰教授等线上参加会议。 与会嘉宾和实验室新老同仁一道观看了实验室成立三十周年纪念视频,共同回顾实验室发展和几代成员奋斗的历程。三十年来,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在甘子钊担任实验室首任主任的建设初期,实验室得到了钱学森、周光召、黄昆、杨振宁、谢希德等前辈的帮助。近些年来,实验室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远景规划,前瞻布局并持续建设介观物理研究特色显著,光学、凝聚态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及生物物理等多学科紧密结合的研究基地,深入开展介观物理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和应用前沿问题研究,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吸引和培养了众多物理学、信息科学领军人才。 庆典活动结束后,实验室召开了2022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202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唐宁研究员、方哲宇研究员、马仁敏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氮化物半导体异质结构中二维电子气的自旋性质”“微纳光学超高分辨表征及器件应用”“微纳激光物理与器件”的研究工作汇报。 在学术委员会交流讨论环节,与会委员在听取汇报和深入研讨后,充分肯定了实验室2022年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丰硕成果,并就实验室未来发展思路建言献策。学术委员们认为,实验室在几位主任的带领下,完成了非常好的衔接与传承,三十年来成绩斐然。实验室目前的定位准确,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继续坚持需求导向,积极把握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的新契机,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做有组织的科研,做出“从0到1”的研究成果,建成数理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实验室。 查询进一步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news.pku.edu.cn/xwzh/b427cdf36a6642899867d160ffd76a6b.htm。(Donna Zhang,张底剪报)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