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免费注册
 用户登陆
首页 展示 供求 职场 技术 智造 职业 活动 视点 品牌 镨社区
今天是:2025年5月4日 星期日   您现在位于: 首页 →  产通直播 → 电子材料(企业动态)
上海硅酸盐所在新型高功率储能电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2020/7/25 9:48:24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产通社,7月25日讯】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ICCAS)官网消息,其先进材料与新能源应用研究团队近期在高比电容少层介孔碳电极材料的宏量制备方法、极速储放能的高比容量黑色二氧化钛电极材料、超高倍率电容式储能的纳孔氧化铌基单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支撑了融合“电容+电池”储能优点的高能量和高功率储能器件性能实现重大突破。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是储能原理不同、各有特点的两类代表性储能器件。锂电池能量密度高(~250Wh kg-1),但功率密度偏低(<1kW kg-1),而超级电容器功率密度高(~15kW kg-1)但能量密度过低(<20Wh kg-1)。超越上述两类储能器件的储能极限,发展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储能器件的新型电极材料,是化学储能领域极具挑战性的世界性难题。

针对碳材料表面双电层储能比容量低的问题,近期该研究团队基于早期设计的高比电容的氮掺杂少层碳介孔(Science 2015, 350, 1508),以实现高性能氮掺杂碳的宏量制备与实际应用为导向,提出了“硅原子锚定活性氮”、“硅-硼/铝原子协同调控活性氮类型/含量”、“镁辅助调控孔结构”等材料设计与制备新思路,发明了“溶胶凝胶-热处理”相结合的规模化制备氮掺杂无序介孔少层碳的新方法,所得氮掺杂碳材料导电率达150 S/cm、比电容达690 F/g、30,0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达90%。已申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201910419557.1、201911029332.1、 201910403912.6、201910408208.X等,相关文章链接:J. Energy Chem., 2020. (DOI.org/10.1016/j.jechem.2020.02.024);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0. (DOI.org/10.1021/acsami.0c02535);Batteries & Supercaps, 2020. (DOI.org/10.1002/batt.202000138)。 

针对常规金属氧化物体相储能难以实现高功率储能的问题,该研究团队运用前期的量子电容概念阐述了介孔/纳孔尺度的表层量子极化电容,结合密度泛函计算态密度分布研究,发现了活性氮掺杂二氧化钛具备质子耦合电子反应的储电新机理。基于前期发明了“低温还原+元素掺杂”制备高导电黑色氧化钛的制备方法(Energy Environ. Sci. 2013, 6, 3007; J. Am. Chem. Soc. 2013, 135, 17831; Chem. Soc. Rev. 2015, 44, 1861;Adv. Energy Mater. 2016, 6, 1600452. Adv. Mater. 2017, 29, 1700136.),发现9.29 at%高浓度掺杂黑色TiO2-x:N比电容高达750 F/g,颠覆了宽禁带半导体二氧化钛无法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的传统认识。相关成果发表在Sci. China Mater. 2020, 63, 1227-1234. (DOI.org/10.1007/s40843-020-1303-4) ,相关成果已获“氧化钛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等授权发明专利(中国发明专利201410514027.2、国际专利PCT/CN2014/087832、美国发明专利US10192690B2、欧洲发明EP14849668.0、日本发明6550378)并进入法国、西班牙、德国、英国等国家。 

此外,针对锂电负极材料倍率性能差的问题,该研究团队提出可实现“离子+电子”快速迁移的“孔道+单晶”多孔单晶结构设计思想,融合体相和表面高储能且极速充放电的优异特性。该研究基于前期工作中模拟自然界的热液蚀变发明原子尺度微溶蚀法(Gen. Chem. 2018, 4 (1), 170022; J. Am. Chem. Soc. 2018, 140, 5719; Cell Rep. Phy. Sci. 2020, 1, 100026; ACS Appl. Nano Mater. 2020, 3, 3315.),并结合高温低氧分压诱导氧缺陷,成功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的纳孔单晶黑色Nb2O5-x,储锂比容量253 mAh/g,电容式容量高达87%,具有极高的倍率性能(187 mAh/g@25C@4000次循环、70mAh/g@250C),比容量和倍率特性远优于氧化物性能最佳的“零应变”Li4Ti5O12材料,验证了纳孔单晶结构具有融合体相和表面的高储能且极速充放电的优异特性,已实现宏量制备并应用于超高倍率储能器件中,实现了200C超高倍率储放电和高能量密度139 Wh/kg。相关文章:iScience, 2020, 23, 100767. (DOI. 10.1016/j.isci.2019.100767),该研究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01810088567.7、201910541802.6、202010023063.4和国际PCT专利国际专利PCT/CN2020/097181。 

上述新型高性能电极研究课题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项目的资助和支持。相关研究成果《面向高功率储能应用的高性能电极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调控》项目荣获2019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查询进一步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http://www.sic.ac.cn。(Jack Zhang,产通互联网)    (完)
→ 『关闭窗口』
 -----
 [ → 我要发表 ]
上篇文章:三利谱光电取得一种异形刀模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下篇文章:珠海方正一种电路板跳层盲孔的制作方法及电路板获第…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您是否还没有 注册 或还没有 登陆 本站?!
 分类浏览
官网评测>| 官网  社区  APP 
STEAM>| 学术科研  产品艺术  技术规范  前沿学者 
半导体器件>| 产品通报  企业动态  VIP追踪 
电子元件>| 产品通报  企业动态  VIP追踪 
消费电子>| 产品通报  企业动态  VIP追踪 
商业设备>| 产品通报  企业动态  VIP追踪 
电机电气>| 产品通报  企业动态  VIP追踪 
电子材料>| 产品通报  企业动态  VIP追踪 
电子测量>| 产品通报  企业动态  VIP追踪 
电子制造>| 产品通报  企业动态  VIP追踪 
应用案例>| 家庭电子  移动电子  办公电子  通信网络  交通工具  工业电子  安全电子  医疗电子  智能电网  固态照明 
工业控制>| 产品通报  企业动态  VIP追踪 
通信电子>| 产品通报  企业动态  VIP追踪 
交通工具>| 产品通报  企业动态  VIP追踪 
基础工业>| 产品通报  企业动态  VIP追踪 
农业科技>| 产品通报  企业动态  专家追踪 
信息服务>| 企业动态 
光电子>| 企业动态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产品与服务 ┋ 联系我们 ┋ About 365PR ┋ Join 365PR
Copyright @ 2005-2008 365pr.net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产通互联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E-mail:postmaster@365pr.net 不良信息举报 备案号:粤ICP备06070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