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通社,2月1日讯】北京理工大学(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官网消息,在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张光连带队并全程参与下,孙逢春院士牵头组织面向2022年冬奥会新能源汽车项目团队,近日在内蒙古测试基地对新能源整车技术进行极寒环境实地验证并召开研讨会,总结分析试验结果,部署下阶段工作。该项目是为解决电动汽车在极寒环境充电困难、无法启动等问题,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由孙逢春院士牵头,整合全国多家公司的优势研发资源,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王朝阳教授合作,开展的全气候电池技术研发及整车集成开发。 经过2年持续技术攻关,项目团队解决了极寒条件下纯电动汽车无法充放电、整车无法启动、空调能耗高等技术难题,整车能耗较现有同类车型在运行工况下降低20%,可在-40°C至60°C超宽环境温度下正常运行。此次测试主要包括12米电动大客车、7米电动中型客车和电动小客车在极寒环境下的整车性能测试。被测车辆必须在-30℃以下的环境中,整车静置40小时以上,动力电池系统最低温度达到-22℃的情况下进行一系列试验。试验中通过数据显示,安装了全气候新技术系统的车辆,可实现6分钟快速自加热启动,温升速度超过5°C/min,低温启动环节电池加热能耗不高于5%,车辆行驶过程无需再给电池加热。在低温增焓空调制热试验中,实现30分钟内整车车厢温度从-30°C提升到19°C,效果超过普通热泵空调。经过测试,全气候电池及福田大客车、宇通中型客车、北汽新能源小客车均经受住了极寒环境检验。 查询进一步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www.bit.edu.cn/xww/mtlg/165569.htm。(Lisa WU, 365PR Newswire)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