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通社,4月30日讯】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Aerospace Automobile Electromechanical;股票代码:600151)2017年年度报告显示,其报告期内累计实现合并营业收入66.57亿元,较上年增长22.2%。光伏产业营业收入累计实现38.67亿元,同比增长17.16%;汽配产业营业收入24.82亿元,同比增加34%;新材料应用产业营业收入3.08亿元,同比增加9.7%。公司合并利润总额亏损3.21亿元。2017年公司汽配业务占比提升,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公司共拥有7个国家/省市级技术中心、5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形成830余人的科技人员团队,现有博士8名,硕士79名。报告期内,公司及分子公司共开展重点研发项目5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市级项目7项,航天科技集团项目3项,世界银行项目1项,区县地方政府项目2项。通过研发项目开发、技术成果转化,正在形成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1)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研发相关项目,研发支出373.12万元。EPS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是现代汽车转向系统技术的发展方向。公司基于无刷B平台产品的成熟开发经验,启动了电动四向可调管柱EPS、无刷A平台产品、自动泊车功能实现的开发。 (2)先进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研究相关项目,研发支出4,692.2万元。通过浆料、硅片、扩散、减反射膜以及新型网版等技术的研发,工艺升级优化,提高量产转换效率和性价比,经批产验证,实现多晶黑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18.9%的产能,多晶PERC电池研发最高转换效率达到20.2%。 (3)新型高功率及高可靠性组件研发相关项目,研发支出1,487.29万元。对组件光学和电学进行理论模拟分析,优化设计,提升组件输出功率,高主力档位,多晶60板型组件率达到275W;单晶60板型组件功率可达300W。围绕市场对高功率组件的需求,重点进行了半片技术、多主栅技术(MBB技术)、叠片技术等新型组件的开发。研究不同组件电池串排版对组件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确定了半片组件电池串排版结构,完成了多晶黑硅、多晶黑硅PERC、单晶、单晶PERC电池片的叠加半片技术的验证;通过多主栅技术(MBB技术)研究,优化焊接多主栅焊接技术,设计优化电池片网版结构,提高多主栅焊接拉力,各项性能均满足IEC 61215的测试要求,其中多主栅双玻组件取得第三方权威测试机构TUV功率测试报告;为降本增效,采用叠片技术,提升组件功率;同时开展组件边框结构、包装箱等设计优化,降低生产成本。 (4)光伏电站先进性集成示范EPC相关项目,研发支出498.12万元。项目依托井陉20MW山地光伏电站,采用新型系统集成方式、新设备以及自动化的监控系统,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复杂地形的利用,降低电站的成本,增加土地的利用效率,提升电站发电效率,为山地光伏电站的大规模推广建设提供示范效应。 (5)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发电量技术研究,研发支出1,924.16万元。项目主要研究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的发电量,开展大棚与光伏系统的一体化建设、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组件选用及安装方式、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种植方案以及光伏电站效率和农业种植效益经济性等方面研究,通过系统整体结构的优化设计,提升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的发电效率和种植效益,预计可实现大棚日照小时数不少于5个小时,对比常规光伏电站,每兆瓦占地面积减少5%,总体效益率提升10%,同时要求根据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的特点,市场和行情以及作物生长规律等,找到合适的种植模式,为未来大规模推广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奠定基础。 (6)渔光互补光伏电站研究与示范项目,研发支出795.15万元。项目通过光照对水产类影响、渔光互补光伏系统中PID效应、渔光互补项目的选址、地面反射率对水上光伏发电量影响、水面温度对水上光伏发电量影响等研究,探索了鱼塘与光伏系统一体化建设、土地利用率、渔光互补养殖特点、渔光互补社会和经济效益等光伏电站与鱼塘养殖的立体化关系和模式,通过优化设计提升发电效率和种植效益,所设计的渔光互补光伏电站,组件安装达到了最大倾角,同样地区同等装机容量下渔光互补较农光互补占地面积小5%,发电量比同等气象条件下的地面电站增加3%,收益率比地面电站提高5%,以期达到新能源综合利用的最大效益,为未来大规模推广渔光互补奠定基础。 公司全年申请并获受理的专利74项,其中发明27项;另有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专利合作条约)申请3项。新增授权52项,其中发明11项。 查询进一步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www.ht-saae.com。(robin, 张底剪报)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