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通社,6月22日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Shenzhen Institutes of Advanced Technology, SIAT)官网消息,其近日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Hari Shroff教授合作,成功研发出新型双光子激发的超分辨光学显微成像系统,该系统同时具备超分辨光学显微成像功能和大深度三维成像能力,使光学超分辨成像深度推进至破纪录的250微米,相应研究成果Adaptive optics improves multiphoton super-resolution imaging(《自适应光学提升超分辨显微成像》)发表在2017年8月刊《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上,郑炜研究员是该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  “看得细”和“看得深”是光学显微成像领域面临的两大挑战,经过科研人员几十年来的不懈努力,无论是在“看得细”还是“看得深”方面,都涌现了一批创新技术,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同时具备“看得细”和“看得深”这两项功能的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却并不多见。  在该项研究中,郑炜等人把具备深层生物组织成像能力的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Two-Photon Microscopy, TPM)和具备超分辨成像功能的瞬时结构光照明显微成像技术(InstantStructuredIllumination Microscopy, ISIM)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双光子激发的超分辨显微成像功能。同时,研究人员又利用自适应光学(Adaptive Optics, AO)技术成功克服了由生物组织引起的波前相位畸变问题,最终实现176nm的横向分辨率、729nm的纵向分辨率及250微米的探测深度的成像效果。利用该技术,可以对细胞、线虫胚胎及幼虫、果蝇脑片和斑马鱼胚胎开展高清晰三维成像研究,成像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双光子成像质量。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技术提高了光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了所需激光功率,可以对线虫胚胎的发育过程开展长时间、高清晰地三维动态观测。在长达1个小时的连续三维成像过程中未对线虫胚胎发育造成任何影响,该技术对胚胎发育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和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孔雀计划的项目支持。查询进一步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www.siat.ac.cn。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