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通社,5月1日讯】深圳丹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Danbond Technology;股票代码:002618)2016年年度报告显示,其报告期内研发投入4462.28万元,较上年4169.53万元同比增加292.75万元,增长7.0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6.48%,比上年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上升6.53%。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强研发投入,通过新技术、新工艺的手段,通过新技术、新工艺的手段,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主要对《微电子级超薄(12.5μm以下)聚酰亚胺薄膜技术》等14个项目开发,其中公司在COF方面较上年比研发增加42.92万元。PI方面较上年研发减少82.03万元。FCCL方面较上年比研发增加331.86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用于研发投入4462.28万元,其中用于资本化投入3352.89万元占研发投入75.14%,较上年资本化研发投入占研发投入的比例上升35.38%。目前电子级PI膜,全球电子级聚酰亚胺薄膜市场主要由杜邦(美国)、宇部兴产(日本)、钟渊化学(日本)、东丽-杜邦(日本)和SKC(韩国)等五家公司垄断。我国只有少量企业能提供的高质量的、FCCL用PI膜,当前国内尚无企业能生产厚度12.5μm以下的薄膜。对于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电子级PI膜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以满足国内电子封装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势在必行。公司报告期内增加了《微电子级超薄(12.5μm以下)聚酰亚胺薄膜技术》等4个项目的研发投入,并形成自己拥有专有技术,有助于解决12.5μm及以下聚酰亚胺薄膜的技术生产问题,突破了单体原料纯化、分子结构与性能优化、高分子量PAA合成、化学亚胺化及喷涂-双向拉伸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形成高性能电子级PI膜产业化的核心技术,达到国外同行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突破少数国际厂商在该领域的市场垄断和知识产权壁垒,填补国内空白。 目前世界上COF的关键材料技术、生产能力和原材料的供给主要由日本、韩国、美国的几家大型公司掌握,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市场垄断。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世界COF柔性封装基板市场主要被日本、韩国企业完全占领,呈现高度集中的竞争格局。公司报告期内增加了《超薄芯片的柔性封装技术》等4个项目的的研发投入,并形成自己拥有专有技术,有助于解决线宽/线距为15μm/15μm超微细线路COF柔性基板及其配套技术生产问题,突破了图形转移、表面涂覆、表面处理、芯片减薄、对位及键合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形成COF柔性封装基板及芯片封装产业化的核心技术,达到国外同行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高端二层型柔性覆铜板(2L-FCCL)方面,目前,全球仅有少数厂家有能力独立研发生产COF柔性封装基板,主要原因是生产COF柔性封装基板的核心原材料2L-FCCL制造工艺复杂。2L-FCCL主要是由铜箔和基膜两种材料构成,不含胶粘剂、更薄、更易于弯曲、折叠,可以将温、湿度变形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适合制造对稳定性、精密度有极高要求的COF柔性封装基板。目前,高端二层型柔性覆铜板的技术与市场主要由日本、韩国等国外企业形成垄断,昂贵的价格大幅增加了COF基板的制造成本,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端FPC行业的发展。公司报告期内增加了《微细凹印涂布法中聚酰亚胺膜厚的控制技术研究》以及《防离子迁移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无胶基材及制备方法》等项目的开发成功并形成自己拥有专有技术,有助于解决基膜厚度在9-12μm的高端2L-FCCL技术生产问题,突破了基膜涂布技术、热膨胀系数匹配、剥离强度提高、绝缘电阻增强以及可靠性提高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形成高端2L-FCCL产业化的核心技术,公司研发生产的高端2L-FCCL填补了我国在高端柔性覆铜板材料领域技术和产品供应的空白,打破日本、韩国企业对关键材料技术垄断,有利于完善我国液晶平板显示器产业链,为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领域提供尖端技术支持,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动我国自有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进步。 查询进一步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www.danbang.com。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