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通社,10月30日讯】西北工业大学(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NPU)官网消息,其“魅影”团队自主研发的太阳能Wi-Fi无人机已经使“空中基站”构想成型。一旦投入使用,能取代地面基站成为天空的信使,让Wi-Fi信号在沙漠也能畅通无碍。 日前,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上,由西工大周洲教授团队研制的“太阳能Wi-Fi无人机”一举夺得金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关注。该项目的亮点是将太阳能、无人机、无线路由器三个社会热点相结合,采用太阳能为自供给能源,太阳能无人机为持久留空平台,与Wi-Fi技术相结合,构建空中基站,通过单机或者多机基站进行区域覆盖,形成灵活的移动互联网空中宽带通信基础设施。     实现了全国三个第一 第一架全翼式布局太阳能无人机。机型采用全翼式布局,省去机身和机尾以减少阻力;相比旋翼式飞机耗能更少,取得空气动力和能源铺设效率同时最优的设计技术。      第一架薄膜无人机。CIGS薄膜覆盖机翼表面,不同于太阳能电池板常用的晶硅材质,薄膜柔性佳、铺设效率高,光伏能源复合结构的面密度小于1.7kg/m2,而且质轻,整架飞机长7米,重量只有15kg,一个成年人就能轻松扛起。      第一架完成单机、双机Wi-Fi覆盖/中继实验验证的无人机。       此外,太阳能Wi-Fi无人机的整体性能也得到了最优化:除了表面的太阳能电池板,它内置一块高比能电池,冬季的航时达13小时,夏季则长达23小时;全翼式机型使其能够承受5级风,飞行速度达40km/h;Wi-Fi覆盖范围在方圆20公里。 有需求,会促使你去思考 谈起研制太阳能Wi-Fi无人机的原由,周洲教授坦言,“想做一些对老百姓真正有用的项目”。这是一项关计民生的项目。中国的手机用户达13亿,手机已取代电脑成为人们日常最重要的了解资讯的工具。2013年,一次与企业合作的机会,让“魅影”团队想到了将太阳能、Wi-Fi与西工大王牌——无人机结合起来,太阳能是手段,无人机是载体,Wi-Fi是服务产品,“Wi-Fi是公用的,在偏远地区、特殊时期仍能派上用场”。      最实用的是解决了边远地区上网的实际需求。通过系统灵活布设,实现区域覆盖,避免了修建地基站的困难。还可以用于应急救灾。在地震等灾害搜救行动中,直升机的可视范围小,也受到天黑等自然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搜救进度。利用太阳能Wi-Fi无人机的长航时优势,充当空中信息平台,快速定位生命痕迹,并构建民间普通用户信息联接渠道;在野外救援中,还能解决被困人员与外界联系的困难。 “有需求,会促使你去思考”,这是“魅影”团队的初衷。从民生出发,团队蛰伏三年时间,先后在新疆、西藏进行飞行试验,期间克服种种环境困难,终于完成单机、双机Wi-Fi覆盖/中继实验验证,取得成功。目前国外只有Google和Facebook两家公司在做民用太阳能Wi-Fi无人机。“魅影”团队所坚持的,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具的道路,未来有望形成光伏、航空、互联网融合的新型产业。 查询进一步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news.nwpu.edu.cn/。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