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通社,6月29日讯】香港城市大学(cityU)消息,其学生在香港工程师学会大专联赛中勇夺冠军及季军。比赛由香港工程师学会学生分部主办,主题为“绿色生活在香港”。冠军组设计的能源转化装置,最高可以将冷气系统排放的八成热能转化成电能;另一组亦以噪音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勇夺季军。冠军组由建筑学及土木工程学系学生甘俊颖、杨杰、蔡嘉鹏及电子工程学系学生黎俊德、严文滔组成。
团队发现在多种电力装置中,以冷气最为耗电,比例多达一半总用电量,遂以冷气系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现时大部分中央冷气排气系统,都会同时配备水塔,以冷水散热;此举不但浪费热能及大量食水,而且储存的水一旦处理不当,有机会被退伍军人症等细菌污染,成为疾病源头。
团队利用冷热对流的原理设计摩打,以温差启动装置,从而将冷气系统所排放的热能转成电源;温差越大,装置的效能将发挥得越理想,最多可以将八成的热能转化成可使用的电能。而且,装置所转化的电源可以选择实时直接使用,例如为大厦走廊照明系统供电,又或储存至蓄电池作其他用途。装置另一好处是设计轻巧,占用空间不多,几乎所有设置中央冷气系统的大厦,包括商业大厦、住宅、学校等,都可以应用。

团队结合了建筑及电子工程学的知识,将现有水塔运作原理改良,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黎俊德表示:“我曾在城大修读屋宇装备课程,对大厦设计有一定认识,所以在众多设施中,选定了消耗能源最多的冷气,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配合组员专长的建筑、电子等工程学知识,成功改善装置的能源传送、运作架构等,大大提升能源转化比例及可用性。”
建筑学及土木工程学系学生梁伟聪、霍巧晴及卢芷君组成的季军组,设计的装置可缓解巿民所受的噪音困扰;因为香港超过600条高速公路的噪音高达70dB。他们设计出圆拱型的吸音装置,再配备压电板,将噪音折射并转化成电源。团队亦善用装置顶部的平面空间,栽种各种植物,配合太阳能板、排污系统、日光采集及管道,使用者可以将采集及转化的能源支援自动洒水系统,灌溉植物,不但可进一步吸音,更可以绿化环境。
两队对能够获奖深感振奋,并感谢城大各部门的支持,包括教育发展及精进教育处、建筑科技学部等。谈及致胜关键,两组均异口同声认为,除了装置设计可行性高外,还有利用先进的三维打印技术复制装置,可以更清晰介绍装置运作细节。
甘俊颖指出:“我们利用实物,可以更方便、具体、详细地说明装置设计,评判亦可以更加了解箇中运作原理。”另外,城大的精进教育亦着重训练学生的汇报技巧,大大提升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自信心。
他们正进一步修改建议书,考虑参加其他环保或商业计划比赛,期望将装置进行广泛测试及巿场化,为环保作出贡献。
香港工程师学会大专联赛要求每两至五位学生组成一组,提交有关香港环保装置的建议书,主题须围绕改善各项污染,或推动碳中和的生活模式。评判团会根据建议书的可行性、创意、原创性、经济效益及对环境保护的好处,甄选八组进入总决赛,向评判团面对面介绍建议书内容,再竞逐冠、亚及季军。
查询进一步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http://www.cityu.edu.hk/cpro。(黄锦佳,传讯及公关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