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通社,11月30日)最近,IDC通过对全球第二大PC市场——中国大陆进行调查,获得了大量关于“白牌”PC的新发现。尽管个体消费者依然是“白牌”PC(由独立的小商店组装的PC)的最大购买群体,但随着企业员工数量的增加,商业用户的采购正在逐步集中于几大主要品牌--包括本地和跨国的品牌。虽然“白牌”PC销售额一直以较平稳的速度增长,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其增速与中国PC市场的整体快速增长并不同步。
IDC大中华区研究副总裁霍锦洁表示:“展望未来,这一趋势将得以继续保持。明年,随着中国市场的大多PC厂商致力于用此次调研揭示的两大关键性因素(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和产品的可靠性)来吸引消费者,他们将有可能继续在大多数子市场争得目前属于白牌电脑的市场份额。超过1/3的接受调查的消费者表示计划在未来两年中购买新的PC,且一半以上的中国个人消费者选择PC时依赖于朋友或家人的推荐,因此大多数厂商都有机会在这方面获得收益。”
IDC的这次调查的样本选自全国范围内各个级别城市的个人消费者和企业用户,并将渠道研究(包括大量销售家用PC的卖场)以及对PC上游部件出货量的研究作为补充。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深度研究“白牌” PC市场的购买决定因素,了解PC的生命周期、价格敏感性、配置、分销渠道和不同的终端用户子市场。这一报告还为厂商提供了如何在中国市场取得进一步发展的相关战略和建议。
通过对快速增长中的中国PC市场的加深了解,IDC增加了白牌台式机的出货数量,从而扩大了整体市场规模。由于市场规模的扩大,厂商的市场份额相应降低,但是每个厂商的出货量、增长率和排名都不受影响。市场规模的扩大能够为PC厂商提供更多的增长机遇,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PC厂商。对他们而言,关键的机遇不仅来自个体消费者和中小企业领域,还来自那些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不断发展起来的较低层城市的市场。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有些领域,如网吧等,同样为能够满足具体行业需求的厂商提供了大好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