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通社,2月21日】Sony出品的OLED电视XEL-1于2008年1月推出后,至今已过一年,但是市面上依然没有竞争者。分析发现,XEL-1有着漂亮画质,而且厚度还不到一张信用卡,不过其屏幕只有小小的11吋,而且2500美元价格实在太“高”,导致趋者甚寡。
DisplaySearch的电视市场分析师Paul Gagnon表示,制造OLED电视的成本依然很高,且一直会维持那个状态,直到有厂商愿意承担风险,用自身产能大量制造OLED电视。而高风险投资并不在多数厂商现在的考虑范围内。
包括Samsung、Sony、LG Electronics、Toshiba、 Panasonic都曾表示,将制造OLED电视。不过,只有Sony真那么做了,产品也不是真的成熟,尺寸未达一般电视标准,售价也过高。至于其他公司,只不过在电子展上展示概念原型机种。
目前,真正的OLED屏幕尺寸都不大,例如手机、卫星导航、随身媒体播放器。
在电视方面,业者的态度都不积极。Panasonic去年9月表示将暂缓生产OLED电视的计划,Toshiba亦对市场采取观望态度。
乐观的厂商则认为,OLED成本虽高,但是长久省下的电费会使这项消费变得划算。而OLED现在虽然价格高昂,不过与液晶相比,其组成原件较少。
Paul Gagnon表示,当OLED面板产能达每月1000万单位时,就达到平衡点,且价格会比制造液晶面板还低,因为其零件数较少,最后大概会比液晶面板制造成本低个10-20%。
OLED面板还有一项隐忧,那就是产品寿命的问题,这也是业界需解决的。此外,液晶电视的人气居高不下,对OLED也是一大威胁。
可见,除了Sony XEL-1这样的“眼球机器”,OLED电视大概至少还要3-5年光景,才会出现在一般消费者眼前。(杨棋,产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