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通社,7月4日讯】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不少以前科幻电影里的东西都被AI、VR、半导体芯片、柔性材料变成现实了。20年前,儿童电话手表仅仅停留在电影里…… 在科学家看来,视觉和听觉提供了导航的线索,大脑通过双眼和双耳信息输入间的微小差异构建了立体知觉并指引了空间定位。人的双鼻的采样空间相距3.5cm且不重叠,鼻间的气味浓度差异能否构成方位线索呢? 人类“立体嗅觉”可用于导航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周雯研究组和张弢研究组合作,采用视觉光流刺激和纯嗅觉气味(不激活三叉神经)进行实验,共216名受试者先后参与实验。视觉光流模拟了观察者以5m/s的速度朝一群光点团的运动,观察者需要依据光流模式判断自己是在朝向左侧还是右侧行进;鼻腔两侧分别暴露在不同浓度的玫瑰或香草气味中。 研究结果显示,适度的鼻间气味浓度差可有效偏移个体的自身运动方向知觉,使其认为自己在向气味浓度更高的那侧行进。这一效应依赖于鼻间气味浓度的比值,而非鼻两侧气味浓度的数值差异,且发生在主观意识层面之下,受试者并不能报告哪一侧鼻腔闻到的气味更浓。这表明,人类拥有“立体嗅觉”,它在意识层面下指引我们的导航,这为人类嗅觉虚拟现实系统的设计和发展提供了思路。 柔性电池可做成表带 为了满足柔性和便携性的双重要求,柔性电池需要在电极材料选取和电池结构设计上同时具备良好的柔性、高能量密度和较好的安全性能。目前大部分柔性电池的研究主要针对柔性材料和组件的开发,在电池整体结构上仍旧沿袭传统单极型设计,并且为了维持电池整体的柔性、导电性和连接性,往往引入大量额外的非活性组件,致使电池能量密度大大降低。鉴于此,针对可穿戴电池的应用特点进行电池结构上的创新设计尤为重要。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清洁能源实验室E01组研究人员,针对上述问题为柔性电池设计了一体化的双极型结构,并将其应用于可充铝电池中,该设计充分结合了碳/聚乙烯膜的柔性和双极型结构的低内阻、高能量密度的优势,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易操作性,展现出了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柔性,并可以直接做成表带为4V商用电子表供电。 此外,该结构设计可以组装成10V双极型可充铝电池,可为商用工作电压为9V的LED灯持续供电,且其体积仅为串联的传统单极型电池的54%,为高能量密度柔性电池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robin, 张底剪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