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通社,5月25日讯】根据赛迪顾问(CCID)发布的《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资潜力城市百强榜研究》白皮书,核心主机厂均将2020年和2021年设为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L3级)量产的时间节点。当前阶段,智能网联产业核心的零部件及处理器已市场化,L2级驾驶辅助功能及车联网功能产品已在部分上市车型上完成适配,核心领域初具产业规模。  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 ICV)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指实现汽车智能网联功能所需汽车电子零部件、车辆系统集成相关产业以及基于智能网联功能的运营和服务产业。从功能的角度出发,从感知、决策、执行、联网、地图、云端以及后市场七个维度对产业链进行划分。当前产业主要处于发展初期,主要体现为ADAS(全称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t System)和车联网功能在汽车产品中的渗透以及后市场生态体系的探索。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进步,产品持续迭代升级,普及率逐步提升,产业规模将持续增加,预计到2022年产业规模将达到6329亿元。产业结构中,感知和联网环节随着技术的成熟,产品价格逐步下降,市场占比降低,决策环节和后市场环节市场占比将逐步提升。同时,随着地图环节和云端环节技术成熟,高精地图、智慧交通云平台等逐步产品化推向市场,相关产业链环节的占比将逐步提高。 在互联网类、电子信息制造类、通信类以及人工智能类企业转型以及战略布局推动下,智能网联相关技术和产品速度迅速成熟市场化。感知系统所需的毫米波雷达、多目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环境传感器以及联网通信系统所需的T-Box终端产品化,进入车辆前装市场。短期内,环境传感器和车联网终端等车辆前端产品是产业规模增长的重点;长期内,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产业规模的扩大,零部件产品的利润率和售价将逐步下调,高等级自动驾驶核心的软件算法和处理器集成将成为产业价值链的核心。(杨棋,产通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