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免费注册
 用户登陆
首页 展示 供求 职场 技术 智造 职业 活动 视点 品牌 镨社区
今天是: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您现在位于: 首页 →  产通视点 → 创新科技(信息科学)
长江存储的128层QLC 3D NAND闪存能与英特尔、三星、美光并驾齐驱吗?
2020年5月23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产通社,5月23日讯】无畏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长江存储4月13日研发成功128层QLC 3D NAND闪存(型号:X2-6070),同时发布的还有128层512Gb TLC(3 bit/cell)规格闪存芯片(型号:X2-9060),并表示“这将开创一个崭新的商业生态。”

那么,与英特尔(Intel)、三星、美光(Micron Technology)、SK海力士相比,X2-6070在全球到底处于哪个层面?

长江存储表示,作为业内首款128层QLC规格的3D NAND闪存,X2-6070拥有业内已知型号产品中最高单位面积存储密度,最高I/O传输速度和最高单颗NAND闪存芯片容量,已在多家控制器厂商SSD等终端存储产品上通过验证。

得益于Xtacking架构对3D NAND控制电路和存储单元的优化,长江存储64层TLC产品在存储密度、I/O性能及可靠性上都有不俗表现,上市之后广受好评。在128层系列产品中,Xtacking已全面升级至2.0,进一步释放3D NAND闪存潜能。

在I/O读写性能方面,X2-6070及X2-9060均可在1.2V Vccq电压下实现1.6Gbps(Gigabits/s)的数据传输速率,为当前业界最高。由于外围电路和存储单元分别采用独立的制造工艺,CMOS电路可选用更先进的制程,同时在芯片面积没有增加的前提下Xtacking 2.0还为3D NAND带来更佳的扩展性。

目前,长江存储已成功研发128层两款产品,为今后3D NAND行业发展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三星、美光、SK海力士已在2019年发布128层3D NAND闪存芯片


早在去年底,三星、美光、SK海力士均发布了128层3D NAND闪存芯片,已经将NAND闪存的堆叠之争推进到了新的层级)——128层。

2019年10月初,美光宣布第一批第四代3D NAND存储芯片流片出样。第四代3D NAND基于美光的RG架构,采用128层工艺,预计2020年开始商用。在“Mircon Insight2019”技术大会上,美光科技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Sumit Sadana表示,128层3D NAND如果被广泛使用,将大大降低产品每比特成本。

SK海力士也在2019年11月宣布开始出样128层3D NAND闪存产品,该产品不久将开始出现在最终用户设备中。一年前,SK海力士推出了96层3D NAND产品。

相比而言,三星的动作更快。2019年8月,三星即宣布推出首个100+层的新一代3D NAND闪存。据三星介绍,该产品采用“通道孔蚀刻”技术,使前代96层的堆叠架构增加了约40%的存储单元。同时,三星还优化了电路设计,使其可实现最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写入操作的数据传输速度低于450μs,读取速度低于45μs。

从进度表来看,128层3D NAND需要到2020年才能大量进入企业存储市场,逐渐成为主流。


英特尔144层3D QLC闪存SSD年底出货


英特尔非易失性存储解决方案负责人Rob Crooke本月初表示,其QLC SSD出货量已超1000万,而基于144层3D QLC闪存的SSD会在今年底出货,并且Intel准备在2021年内将整个SSD产品线都迁移到144层闪存芯片上。

英特尔的内存和存储产品部门现在拥有一个完全独立的NAND闪存技术开发团队,该团队与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分拆后成为该公司的一部分,后者是IMFlash Technologies合资企业的一部分。

除此以外,Intel表示容量密度更高的PLC闪存(5bit/cell)也在紧张研发中,该技术应将密度提高25%。英特尔也即将推出其第二代3D X点存储技术。


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QLC是新一代3D NAND技术,降低了NAND闪存单位字节(Byte)的成本,更适合作为大容量存储介质。与传统HDD相比,QLC SSD更具性能优势。在企业级领域,QLC SSD将为服务器和数据中心带来更低的读延迟,使其更适用于AI计算,机器学习,实时分析和大数据中的读取密集型应用。在消费类领域,QLC将率先在大容量U盘,闪存卡和SSD中普及。 

由于存储芯片具有高度标准化的特性,且品种单一,较难实现产品的差异化。这导致各厂商需要在工艺技术和生产规模上比拼竞争力。因此,每当市场格局出现新旧转换时,厂商往往打出技术牌,以期通过新旧世代产品的改变,提高产品密度,降低制造成本,取得竞争优势,这也是NAND厂商近期拼杀QLC技术的主因。

产通社产业分析师杨棋表示,单从技术上看,长江存储的NAND闪存与国际大厂处于同一世代。但考虑到基础工艺和量产能力,中国存储产业仍然弱小,实际差距远不能“世代”表示,量产成品率、产能爬坡速度等才是真正的拦路虎。(Jack Zhang,深圳产通互联网)    
→ 『关闭窗口』
 zhang_yingru
 [ → 我要发表 ]
上篇文章:英特尔:5G、边缘和AI相互交织推动智能新拐点
下篇文章:南京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地标巩固数字经济计划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您是否还没有 注册 或还没有 登陆 本站?!
 分类浏览
创新科技>| 人工智能  信息科学  通信技术  光电子学  材料科技  能源科技  先进制造  半导体技术 
行业观察>| 行业动态  市场分析 
家庭电子>| 市场观察  厂商动态  技术趋势 
移动电子>| 市场观察  厂商动态  技术趋势 
办公电子>| 市场观察  厂商动态  技术趋势 
汽车电子>| 市场观察  厂商动态  技术趋势 
通信网络>| 市场观察  厂商动态  技术趋势 
工业电子>| 市场观察  厂商动态  技术趋势 
安全电子>| 市场观察  厂商动态  技术趋势 
工业材料>| 市场观察  厂商动态  技术趋势 
固态照明>| 市场观察  厂商动态  技术趋势 
智能电网>| 市场观察  厂商动态  技术趋势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产品与服务 ┋ 联系我们 ┋ About 365PR ┋ Join 365PR
Copyright @ 2005-2008 365pr.net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产通互联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E-mail:postmaster@365pr.net 不良信息举报 备案号:粤ICP备06070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