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通社,1月3日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官网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已将19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和1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创造了北斗组网发射历史上高密度、高成功率的新纪录。到2020年,将发射11颗北斗三号和1颗北斗二号卫星,完成全面建设,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2035年还将建成以北斗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 服务性能 去年底,我国发布了新版北斗公开服务性能规范(2.0版)。经全球范围测试评估,北斗系统服务性能为:  - 系统服务区:全球;  - 定位精度:水平10米、高程10米(95%置信度); - 测速精度:0.2米每秒(95%置信度);  - 授时精度:20纳秒(95%置信度); - 系统服务可用性:优于95%。  其中,亚太地区,定位精度水平5米、高程5米(95%置信度)。包括“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世界各地,均可享受到北斗系统服务。  导航产业 与北斗组网卫星一样,我国北斗导航产业过去一年里也发展迅猛。基础层,北斗导航芯片、模块等基础产品今年销量已达到7200万片,质量不逊于国外同类产品。 在终端,上海“新时空智慧物流计划”将基于千寻位置提供的单频RTK(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播发服务,使车载智能终端具备亚米级定位能力。 产业生态 根据《北斗系统应用案例》和《北斗系统发展报告(3.0版)》 ,目前北斗产业从业单位达14000家、人员超过50万人,形成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鄂豫湘、川陕渝五大产业区,涌现出一批有实力的卫星导航企业。 首先,自主北斗芯片跨入28纳米工艺时代,我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累计5.4万件,居全球第一。 二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交通运输、海洋渔业等应用走深走实,全国已有617万辆道路营运车辆,3.56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中心城市8万辆公交车,3230座内河导航设施,2960座海上导航设施,使用北斗。港珠澳大桥采用北斗高精度形变监测系统,保障安全运行。国内销售的智能手机大部分支持北斗。北斗前装车辆超过200万辆。基于北斗高精度的智能驾驶汽车,有望2019年上市。 三是国际化实现新突破。北斗已服务于俄罗斯、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科威特、阿尔及利亚、乌干达等国家,收获良好口碑。北斗已加入民航、海事、移动通信等国际组织,国际民航组织批准北斗星基增强服务商标识号和标准时间标识号,国际搜救卫星组织将北斗纳入全球卫星搜救系统计划。 查询进一步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www.beidou.gov.cn/yw/xwzx/201812/t20181227_16864.html。(Lisa WU, 365PR Newswi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