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通社,7月18日讯】中国市场情报中心(CMIC)数据显示,美国总统办公室近期发布了《为人工智能(AI)的未来做好准备》和《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策略规划》两份报告,英国政府也发布了《人工智能:未来决策制定的机遇与影响》报告。综合来看,人工智能已经处于从前瞻性研究向产业化过渡的关键阶段,并融入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急需顺应发展潮流,把握战略机遇,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力争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首先,人工智能要以产业化应用为根本导向。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已经在机器人、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等细分领域初现端倪,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企业和学术界,都加大了对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的投入力度,市场潜力将进一步加速释放。只有不断拓展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引领市场爆发式增长。美英的人工智能报告均表明当前国内外科技巨头对人工智能的研发和投资正逐步向产业化应用倾斜,我国也应遵循市场的价值导向,抢占未来市场。   第二,人工智能要以协同发展为基础支撑。数据、算法和计算能力是支撑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核心要素,三大要素协同创新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本质需求。美英人工智能报告中多次强调三大要素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性,并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呈现高速发展态势的根本原因。一是海量数据的出现,人工智能算法训练、深度学习等均需要大量数据提供支持。二是计算能力的提高,尤其是云计算的出现,使传统计算模式向并行计算模式转变,大幅缩短了计算处理时间,为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三是诸多底层算法开放,先进的算法能够更好地分析和挖掘数据价值。   第三,人工智能要由政府把握关键方向和规避相关风险。综观美英国家的人工智能报告,政府在引领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方面拥有绝对主导权,尤其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人工智能属于典型的智力密集型产业,构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升高端人才供给能力对政府而言责无旁贷。此外,由于人工智能正逐渐融入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制定相应法律法规,规避和降低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道德和法律风险。   目前,我国科技和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为人工智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尤其是云计算、大数据、超级计算等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从数据、算法以及计算能力等方面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以百度、科大讯飞等为代表的骨干企业将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资源加速向人工智能领域汇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应用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与此同时,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仍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一是核心技术仍落后于国外,尤其在基础研究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二是产学研用联动不够,技术、产品、服务合作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科研经费支持模式亟待优化,产业化后劲不足;三是在技术手段和管理规范方面亟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查询进一步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www.ccidreport.com/market/article/content/3698/20170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