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通社,7月15日讯】中国智慧城市市场的未来商机将集中在第三平台上,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中的深入应用。与此同时,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在十三五期间需要特别关注相关标准的制定,对建设成果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2016全球智慧城市高峰论坛暨国际智慧城市博览会于6月29日至7月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大会以“构建创新、具有活力的智慧城市”为主题,旨在凝聚全球智慧,激发城市的创新和活力,共同探索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道。IDC中国区总裁霍锦洁女士受邀出席大会,并在6月30日的智慧城市ICT论坛上分享了对中国智慧城市市场未来发展的见解。 在参会人员广泛关注的中国智慧城市未来商机方面,霍锦洁女士认为,第三平台中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将和物联网一起,在未来几年实现快速发展,支撑中国智慧城市市场的增长空间。一方面,前端的物联网设备,包括摄像头、传感器、射频识别和单兵执法装备等,随着平安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智慧城市主要子市场的投资建设加速,将迎来快速发展。中国智慧城市物联网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0%,显著超过中国智慧城市市场14%左右的平均增长水平。另一方面,云计算将成为重要的后端基础设施,为智慧城市各领域的建设发展提供保障。以政务云为例,目前中国超过2/3的省份已经制定了政务云建设的发展规划,普遍要求十三五期间完成政府数据信息向云端的转移;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国各城市对云计算的投资建设需求将非常强烈。与此同时,大数据已经作为中国的国家战略写入了十三五规划,成为中国应对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措施之一。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建设智慧城市。”在国家层面顶层设计的大力推动下,大数据已经成为中国实现简政放权、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中国智慧城市的大数据市场将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同时,霍锦洁女士还为中国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建议,重点强调智慧城市标准制定的重要性,以及对建设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霍锦洁女士认为,中国市场对智慧城市有关标准的重视度仍然不够。国际上包括ISO、IEC、ITU等标准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制定智慧城市相关标准,以ISO为例,2014年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城市国际标准ISO37120。目前在国内,大家已经开始意识到标准的重要性,在国家层面上智慧城市标准的制定由国家标准委牵头,同时还有很多民间组织机构也在制定相关的建设标准。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既能够和国际上的有关标准进行对接,又可以保留体现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特色内容,将成为标准制定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考验和挑战。而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城市和厂商还要重视对建设成果的保护,包括在探索建设中产生的新产品和新模式,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城市和厂商完全可以对这些创新内容申请专利,其它城市或厂商如果采用则需要支付专利费用,通过这种方式对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进行保护。 霍锦洁女士总结道:“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非最终结果,城市和厂商需要在建设过程中注意产出成果的保护,通过标准制定、专利申请等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中国的智慧城市市场仍然活力十足,在十三五期间将迎来快速发展,第三平台中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的深入应用,将为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带来巨大的商机。” 查询进一步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www.idc.com.cn,或发email至:fwang@id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