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通社,1月31日讯】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CSIA)资料显示,我国已申请了2200多项石墨烯专利技术,数量为世界石墨烯专利的1/3。政策上,包括“新材料‘十三五’规划”在内的多个石墨烯产业支持政策,有望在上半年陆续出台。这些政策的核心是推动石墨烯产业关键技术在“十三五”期间实现突破,并快速实现产业化。 “十三五”期间,石墨烯产业将逐步形成电动汽车锂电池用石墨烯基电极材料、海洋工程用石墨烯基防腐涂料、柔性电子用石墨烯薄膜、光电领域用石墨烯基高性能热界面材料在内的四大产业集群,全行业产业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 根据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对石墨烯产业做出的发展计划,到“十三五”末上述四大产业集群有望基本成型,电动汽车锂电池用石墨烯基电极材料产业生产规模将达到万吨级,海洋工程用石墨烯基防腐涂料产业生产规模达到十万吨级,柔性电子用石墨烯薄膜产业生产规模达到上亿平方米级,光电领域用石墨烯基高性能热界面材料产业生产规模达到万吨级。此外,高性能石墨烯粉体年产量“十三五”末将达到万吨级,8英寸石墨烯芯片实现批量生产。 目前,国内对石墨烯产业的发展高度关注。为此,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于2015年年末下发了《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促进石墨烯产业发展。此前,《<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等多个重要文件也对石墨烯中长期发展进行了部署。 作为重要的新材料,石墨烯在智能手机、新型显示、锂离子电池、太阳能光伏等电子信息行业多个重要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当前石墨烯材料仍处于产业化应用初期,在上述领域大规模应用和产业化仍需进行大量工作。工信部认为,石墨烯产业市场前景巨大,未来产业化应与下游需求紧密结合,注重材料研发、产品设计、制备工艺等环节的统筹谋划,共同推动石墨烯产业化。 作为一种新兴材料,石墨烯产业化的时间尚短,全球都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而中国走在世界前列。中国石墨烯产业联盟已经在无锡、青岛、深圳和宁波建立了4个产业创新基地,加强产、学、研结合,为创业企业提供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孵化出了一大批企业。 查询进一步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www.csia.net.cn/Article/ShowInfo.asp?InfoID=553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