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通社,9月14日讯】植物工厂起源于1957年丹麦因日照不足阻碍植物生长所发展,尔后日本、美国、荷兰相继投入,然而在成本过高、技术不足、经验不佳等因素下,导致经营不善,直至21世纪,因温室效应日益严重才重新受到各界重视。由于植物工厂的诉求是以人工光源取代自然光,将植物从室外移到室内,使植物生长不受环境变化影响,过去LED照明成本居高不下,植物工厂因而多采用荧光灯管或高压钠灯,随着LED价格下滑与技术提升,促使LED在植物工厂的应用出现新一波进展。
拓墣产业研究所光电产业中心研究员林佩璇表示,2013年LED植物灯成本已较2010年大幅下滑,每一流明约当新台币0.38元,仅为2010年1.8元的1/5,进而带动Philips、Osram、Mitsubishi、Panasonic等国际大厂,纷纷投入LED的植物工厂创新应用,兼具LED及农业两大产业优势的台湾,当然也不希望错过商机,把农业添加科技创新,让企业晋升亿元身价。拓墣分析指出,台湾在植物工厂具有研发LED灯特殊波长、可客制化产品,低建置成本,整体解决方案,技术转移等优势,但同时也面临政府支持力道不足,产品参差不齐,品牌知名度过低等隐忧,现阶段首要解决问题,就属LED植物灯的推广策略。
初期资金阻碍 植物工厂大幅成长有难度
LED植物生长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无热辐射、可调整光波长等优势,让LED受多段式栽培植物工厂的青睐。拓墣表示,由于LED植物生长灯导入是近几年的事,产业基期较低,但随着渗透率的提升,全球LED植物生长灯产值在2013年起开始呈现高速成长,2013年产值虽仅有千万美元规模,但预估2014年将逾3,500万美元,2017年更可望挑战3亿美元。
植物工厂虽快速崛起,但初期需投入大量资金,成为植物工厂发展的一大阻碍,也使LED植物灯应用于多段式植物工厂的需求难有大举突破。拓墣表示,植物生长灯目前的需求在于温室,想投入此市场的LED业者,应着重于植物温室的替换需求,才能更直接取得市场。此外,日本已有房地产业者将家庭式植物工厂推进新建屋市场,台湾也有厂商跟进,颇受好评,这也是另一个全新的应用商机。拓墣指出,LED的植物灯应用包括植物补光、家庭农业、环境绿化、室内装饰、饭店餐厅、校园闲置空间活化、移动式等,LED植物灯业者在寻找市场之际,不应只单纯仰赖植物工厂,应多推广新市场应用,才能更快速取得营收贡献,其中,结合生活的家庭应用、环境绿化与装饰、教学等,都是未来的应用趋势,值得业者关注。
成功关键 产品价值、价格、通路及技术
拓墣表示,植物工厂能成功营运的四大关键要素为:产品价值、价格、通路及技术。产品价值方面,植物工厂因前期投入成本高,后期变动成本亦高于传统露天耕种的植物,成本结构上,难和传统种植蔬菜相抗衡,因此,植物工厂的产物就成为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一大关键。拓墣表示,植物工厂的产物挑选诀窍,在于选择体积小、光需少、生长期短和具高经济效益的植物,如此才能符合经济效益。
价格方面,由于目前台湾植物工厂规格两极,有涵盖所有变量的植物工厂,也有只提供光、培养液、温控的植物工厂,导致菜价差异极大,因此,植物工厂应有明确的市场定位,才能脱颖而出。拓墣建议,植物工厂业者可将市场区分为高金字塔顶端、注重饮食健康和一般大众三个消费群,针对不同消费族群提供不同质量的蔬菜。
通路方面其实是植物工厂经营上最大考验,产品能交到消费者手上才是关键。1990年代,许多植物工厂传出经营不善,主因就是通路布局未臻完善,在历经日本多年的深耕,已有少数植物工厂业者由亏转盈开始获利。
拓墣表示,如同科技业所说的出海口,目前植物工厂也面临出海口问题,由于通路种类繁多,所对应的消费者也不尽相同,植物工厂的蔬菜价格偏高,适合在有机超市或进口超市布局;另外,与餐厅、饭店结合推广,提供消费者尝鲜机会,再辅以网络订购,亦可解低消费者对于会员制的大量下单疑虑;而韩国超市将植物工厂搬到超市,让消费者可以直接看到生产环境与状况,更容易接受植物工厂的蔬菜,也不失为一策略。
此外,透过技术的提升或产品价值的提升,都是增加植物工厂企业竞争力的好方式。查询进一步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http://www.topolog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