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通社,8月13日】今日早晨,上海检察机关正式批捕力拓公司(Rio Tinto)驻上海办事处4名雇员,涉嫌罪名为侵犯商业秘密罪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并非大家之前听到的“窃取国家机密”。虽然力拓此前一直否认对其员工涉嫌贿赂中国钢铁业人士的任何指控,但是法律界人士认为,目前只是以涉嫌这两项罪名进行逮捕,但侦查机关的侦查并未终结,检察院也未移送起诉,从理论上讲,随着侦查的继续,力拓四名被逮捕员工也有可能被追加新的罪名。
换个角度,从供应链管理角度看,胡士泰却是非常出色,如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和合作伙伴的沟通等。不过,他没有把握好“度”,具体操作手段和方法触犯了法律底线,也违反了国际商业道德。
据CBN报道,以力拓为首的三大矿山公司经常派遣一些员工到全国各地的钢厂进行调查,了解钢厂的生产需求情况。从2003年起,力拓瓦解中国钢铁企业谈判的基础就逐渐建立起来。从2004年至2007年,铁矿石长协价分别上涨了18.6%、71.5%、19%和9.5%。同期中国钢铁产量也接连增长24.51%、30.94%、23.84%和15.17%。2008年开始,铁矿石谈判规则被“两拓”破坏,“两拓”通过“谈判”从钢铁企业那里“要挟”到了比淡水河谷更高的涨幅。
根据铁矿石谈判规则,谈判格局是三对三,即供方——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对需方——宝钢集团、新日铁和欧洲钢厂,决定下一财政年度铁矿石价格(离岸价格),只要其中任何一家矿山与钢厂达成铁矿石买卖合同,谈判即宣告结束,其他各家谈判均要接受此结果。
由于中国钢铁企业过于分散,宝钢集团每年参加谈判,也有一些钢铁企业私下与力拓等三大矿山公司进行接触,这让力拓找到了瓦解中国这个看似庞大的阵营的突破口。除了通过收买中国钢铁生产单位内部人员和公司派遣内部人员前往全部各地钢厂调研外,力拓还从全国各大钢厂和政府部门高薪“挖”来政府公关人员、中国钢铁专家、中国矿业专家等“人才”,此前曾供职于五矿集团、莱钢集团等公司一些人员目前就职于三大矿山公司之中,这些人对中国钢铁企业非常了解,且与相关钢铁公司和政府部门人员非常熟稔。因此,中国的钢铁产业命脉已经被力拓为首的三大矿山公司扼守,形成了今天大家所看到的“畸形供应链”现状,对中国钢铁行业的成长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事实上,商业间谍行为并不罕见。有调查显示,名列《财富》全球1000强的大公司,平均每年发生2.45次的商业间谍事件,损失总数高达450亿美元。有人估计,全世界因商业间谍事件造成的损失高达每年1000亿美元。商业间谍对一个公司、一个行业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并最终会给国家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美国于1996年就制定了“经济间谍法”,避免商业间谍外泄该国企业的机密,同时确保国家安全。
可见,健康的供应链应该以双赢甚至多赢为追求,如果置道德于不顾,甚至通过触犯法律底线为手段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最终将使供应链失衡和断裂,并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惩罚。(产品通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