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通社,6月17日】根据iSuppli发布的报告,摩尔定律(Moore's Law)可能在2014年到达极限,原因是芯片制造的成本越来越高,还有已经不太可能的极限小的尺寸,可能是导致摩尔定律失效的最大威胁。摩尔定律是英特尔(Intel)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在1965年提出的,内容是“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每两年将翻一番”。
iSuppli公司的首席分析师Len Jelinek称,当芯片工艺从20纳米向18纳米进军时,半导体的工艺技术将达到芯片制造的极限,当到达这一量级的时候,半导体制造商就会发现制造工具将会过于昂贵,不具备批量生产的可能,而生产出的产品成本将非常高,摩尔定律将不再推动半导体的生产。
iSuppli称,在从20纳米向18纳米过渡期间,摩尔定律依然有效,而降至18纳米之后可能就要失效。
目前,英特尔公司正在转向32纳米生产工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台积电)——世界最大的代工芯片制造商目前开始为客户生产40nm工艺的芯片。一些公司已经发现芯片制造开始变得代价高昂,面临破产边缘,而AMD公司可能会因为制造成本问题最终将新芯片业务拆分出去。一些亚洲的内存颗粒制造商面临着倒闭的风险,因为他们不能投入巨额资金更新自己的生产设备。